初夏季节,乡村野外的桑树上到处都是一簇簇黑里透红的桑葚,微风吹过,一股甜甜的清香钻入鼻中,直让人眼馋流口水。这舌尖上的美食,一下子勾起了我童年对桑葚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老家农村里几乎家家都要养蚕,村子的周围,有着大片大片的桑田。
每临初夏,树上的桑葚就被阳光涂上鲜艳的胭脂,又经过雨露的滋润,变成紫红色珍珠般的果子,它们挂满桑树的枝头,诱惑着路人的味蕾。
有的桑葚落到地上,地上也变得鲜亮起来,恰是“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
桑葚初熟时为绿色,后来逐渐成熟为紫红色、黑紫色。成熟后的桑葚个大,肉厚,酸甜适口。如果桑葚半红半黑,说明熟得还不彻底,紫黑色的是熟得最好的。
儿时的我们,不曾有当下孩子拥有的各种美味零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仿佛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到了桑葚成熟时,一枚枚果子连缀着挂在枝头,它们或红或紫,肥美而鲜亮,藏身于翠绿的桑叶下,宛若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玛瑙,诱惑着每一个路人,也让我们大快朵颐。
放学回家路上,我们一群小伙伴钻进一片桑树林,摘上一大把熟得发紫的桑葚塞进嘴巴,熟透了的桑葚像抹了一层蜜,一入口,满嘴都是甜甜的汁水,让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忍不住大呼过瘾。
那股甜滋滋的感觉现在一想起来还会回味无穷。桑葚的魅力,不仅仅来自桑葚浓郁独特的味道,更是因为在桑树上我和小伙伴们简直像是一只只小猴子爬来爬去,那种快乐和幸福是现在孩子们根本无法体会的。
桑葚虽然好吃,但是其汁液却是十分难洗。当年如果衣服上弄到了桑葚汁液,特别是桑葚汁弄到了“的确良”白衬衫上,那回家被一顿责骂是免不了的。
酸甜的桑葚,一直是人们喜吃的鲜果。从古至今,尽管它没有像桃、杏、梨、橘、苹果一样被培育成主流水果,但其中却蕴藏着若干故事。像传说的斑鸠吃了桑果会深深迷醉,以至于醉落在桑树下面被人逮了去。
这大概是源自《诗经》里那首著名的《氓》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以比兴的手法告诫那些恋爱中的女子,不要过于和男子们沉迷于热恋的爱情中而犯糊涂,以免遭受始乱终弃的不幸命运。
桑葚不仅美味异常,还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典籍中对桑葚的药用价值和用法都有记载,农村也有俗语:“五月桑果满地诗,小小桑葚能养生。”
现代研究表明,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它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很高,且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长大后的我早已离开了老家,这童年美食就很少能吃到了。可是,昔日美食却不时萦绕在心头。
我对童年桑葚的怀念,究竟是对那美味的怀念,还是对远去时光的怀念,谁能说得清楚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