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二战中的美军似乎很慵懒,但战斗力却强悍,
TUhjnbcbe - 2025/5/7 21:01:00

导读:二战中看似“慵懒散漫”的美军,战斗力如此强悍,全是因为武器精良吗?其实真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要被电影和电视剧里的胡编乱造蒙蔽了,对美军留下“慵懒散漫”的印象;同样地,我们也不要被那些抗日神剧欺骗,好像二战时“日本鬼子”都是矮、锉、愚、蠢一样。

仅就军队建设来讲,美军有它一套实用、管用的经验,也有它比较成功的教育体系。这些长久以来形成的东西,我们叫它“军队文化”,美军十分重视“军队文化”的建设。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如同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不会长久一样。

美军显然不是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相反,他们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美国从建国起,就非常重视军队建设

一个国家的军队怎么样,看看这个国家的军事院校就能了解个大概齐。比如解放军的军校,其“献身、严格、求实、图强”的氛围,就是我们军队的缩影。

一样的,美国“西点军校”也能反映出美军的面貌。从美国“西点军校”说起吧。

年,美国的独立战争打响。实际上,当时的美国军队打得并不好,指挥也乱;要不是美国民间老百姓组成的民兵生猛,拿枪跟英国军队干,最后的结果还真的不好说。

这时候的美国精英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等人就在考虑怎么建设军队的问题。

首先,他们想在美国军队内部消除大家对英国、法国军队的恐惧,毕竟这几个殖民主义国家的军队都很成熟,而刚刚开完“大陆会议”的美国还没有成建制正规军。

另一方面,他们还想摆脱军事上对外国的依赖;当时美国在工兵、军队装备方面就是一张白纸。于是,美国在“西点要塞”探索性建立“学员”军衔,“学员”成熟了,就是军官。

美国独立战争

年4月,拿破仑退位,欧洲局势缓和,没有压力的英国有时间收拾不听话的美国了,英军指挥员罗斯少将率领英、加联军人从美国东海岸登陆,直扑华盛顿。

美国军队还是以民兵为主,他们组织涣散、指挥乱七八糟,英军一个人的冲锋,就把几千人的美军打散,美军指挥员、海军准将巴尼也被英军俘虏。

随后,英军打进华盛顿,一把火把美国白宫烧了。

通过这次失败,美国更加认识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全面加强军事院校的建设,把以前在“西点要塞”实行的学员制正规化、扩大化,建立了正规的、专门培养军官的“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成为美军的灵魂,“西点军校”的样子也就成为美军的样子。这个学校的口号是:每个学员都是运动员。这既是对体能、体魄的要求,也是对求胜欲、竞争力的要求。

西点军校为美军培养了无数的军官,他们的校训是:职责、荣誉、国家。《学员荣誉准则》明确规定:学员不得撒谎、欺骗和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上述行为。

在校期间,学员们被反复灌输:当领导不仅仅对能力有要求,还必须“品德高尚”。也就是我们说的“德才兼备”。

美国许多总统、商界大佬、军队高官都是“西点院校”毕业的,特朗普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能成功,得益于“西点军校”培养人才的三大“核心理念”:领导力、执行力和人格魅力。

领导力不用说,你没有让部下信服的“德才”、不会激励下级、不能给部下带来希望,就不算有“领导力”;

执行力简单讲就是“无条件”的服从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执行力;

人格魅力是指人的美德,比如诚实、担当等,这是非常主观的东西。

二、二战时期的美军并不是“慵懒散漫”的,相反,他们特别勇敢顽强

说到二战时的美军,他们哪里“慵懒散漫”了,相反,他们作战是非常勇敢的;美国也是通过二战,才打下今天称霸世界的局面。

首先说海军,美军在太平洋与日本一决生死。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太平洋舰队整体实力是不如日军的,但他们敢于反击、精于算计;而日军在一击得手后,有点“托大”。

美、日首先在珊瑚海打了一仗,应该说,美军没打好,参战的两艘重型航母,“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城”号航母受重创,包括飞行员在内,近人战死。

在战斗中,美军俯冲轰炸机攻击队队长奥尔特海军中校在自己母舰沉没后,独自一人在空中和日军集群缠斗,直到最后一刻。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和航母的对决,双方都没有经验,美军就敢于在远离本土的西太平洋和日军对决,这不是“慵懒散漫”的军队敢做的事。

在“瓜岛海战”中,美国海军同样打得顽强,美军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哈尔西中将亲自到战场指挥,美军两个编队司令卡拉汉少将和斯科特少将在第一次夜战中就战死;

美国还有来自衣阿华州的一家兄弟五人同时牺牲在这次海战,美国海军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惨剧,特意颁布条令:同一家族的直系亲属不得在同一艘军舰上服役。

其次,美国空军能在珍珠港遭到袭击后,快速发动攻击,轰炸机编队采用单次飞行的办法:从航母起飞、轰炸东京后直接到中国大陆降落,生死看淡、炸了再说。

为了最大限度拖住日军,美国空军开辟了“驼峰航线”,这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航线,许多飞行员都知道,飞这个航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掉,并且死掉的概率非常大。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牺牲的飞行员遗骸没找到。

美国陆军在二战中有两个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欧洲战场,他们从意大利打到北非、从英国打到法国、从法国打到德国,三次海上登陆,都是开创性的,也都是死伤无数的战役。

太平洋战场,美军和日本陆军逐岛争夺,塞班岛战役,伤亡1·6万余人;硫磺岛战役,伤亡2·9万余人;伤亡7万余人······

最后,美军打赢了,当然,美军武器先进、火力猛烈是一个因素。但要说这个部队“慵懒散漫”,这是不公平的。

三、即使到现在,美军的“军队文化”也很有借鉴意义

从古至今,每一支强大的军队,都有其强大的道理,“军队文化”是产生战斗力的重要原因。

英国在大航海时代,他们的海军所向披靡,因为他们的海军有一个“遇敌必战”的信条,也就是:遇到敌人。不管怎么样都要打一下再说。

他们也就是这样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打败了法国拿破仑皇帝强大的海军。这些关键的胜利,还都是英国海军“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德国军队强悍,他们主要是由小地主阶级组成,“神圣罗马帝国”是他们向往的目标;日军打仗不怕死,他们也有变态的“尊皇”思想。

一个没有“核心文化”的军队,战斗力强不到哪里,不展开讲,举两个例子:沙皇俄国的军队打仗不行,对不起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称号,他们都是农奴组成的,哪里有什么“军队文化”;

韩国人剽悍尚武,韩国军队一塌糊涂,他们是美国的附庸,没有自己独立的“军队文化”。说实话,懂军事的人,对韩国军队,连正眼都不带瞧的。

美国军队强调:要有战斗精神、要有爱国精神、军人有自豪感,实际就是“职责、荣誉、国家”的体现。美军非常注重在方方面面维持、培养这些东西。比如:

美国新军舰下水仪式,一般都是重要人物出席,总统或总统夫人到场;时尚明星、流行巨腕能受邀参加,忝陪末座,简直是巨大的荣幸;顺便说一句,如果一个国家把唱歌跳舞的人捧得太高,而不重视军人荣誉,是不行的。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最大的明星是梦露,她能到前线演出劳军,是她的荣幸。从这些事情看出,美军地位非常高。

美国军队对阵亡烈士的纪念、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对现役军人的尊重,都是军队战斗力的一部分。这些都是“军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各国都有借鉴作用。

四、对于军队作风与战斗力的形成,我们要有客观的认识

美军二战时的战斗力这么强,为什么在朝鲜战争输给了志愿军呢?只能说我们更强。实事求是,我们军队成立得很晚,但我们军队的“文化”更强、更有战斗力。

如同老人家说的那样:美军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官兵平等,军队每个人都是“来自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军队内部人人平等,官兵一致;我们要“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这是我们的“文化”。

而国民党军队军官其实都很有水平,是军队院校的精英;但他们等级森严,下级在上级眼里低人一等。打起仗来,底下士兵能投降就投降;到解放军一看,自己吃的、穿得和军长一样,感动得拿起枪就帮着打国民党。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信念就是“保家卫国”,在没有比这个理由更能激发大家的斗志了。美军不是不能打,他们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都死在前线,他们的高级将领都打过二战。

美军的悲剧是遇到顽强的志愿军,他们的文化没有我的先进、接地气。最后,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美军败了。

尊严是打出来的。从此之后,美军再也不敢小看解放军,他们的军队在世界各地访问都很猖狂,以至于给人一种“慵懒散漫”的样子,但他们在访问志愿军老部队时,就很认真。

可以想见,如果为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必须一战的时候,我们是做好了迎接任何困难、打败任何敌人的准备,这一点,美军心里非常清楚。他们也是有“文化”的人,他们知道,这样的军队是没法阻挡的。

我们说:战争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就体现在对自己“军队文化”的展现上,体现在对敌人的清醒认识上,体现在对取得胜利的信心上。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一种自信和严谨的结合。自信是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严谨是对敌人实力真实的判断和把握。既不轻视敌人,也不盲目乐观。

总之,军队战斗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美军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全凭武器精良,人员慵懒散漫。他们有很强的战斗力,二战时这样,现在也是如此。

但是,他们在东亚、在西太平洋,是不敢太过放肆的。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一支以前打败过他们的军队;现在这支军队仍能打败他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中的美军似乎很慵懒,但战斗力却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