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揭秘日本偷袭珍珠港不宣而战的内幕
TUhjnbcbe - 2024/9/13 23:17:00
甘露聚糖肽说明书 https://m.39.net/disease/a_9330500.html

年12月7日(东京时间12月8日)下午,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对日作战。在宣言中,他指责日本背信弃义,不宣而战,是谋杀。日本人说不是偷袭,是奇袭,是“合法的自卫”。战后在接受审判时,美国检察官问东条首相,“日本袭击珍珠港是在递送宣战照会之前,这不是战争而是谋杀,你同不同意?”东条回答:“不,我绝不同意,我认为这是在面临挑战时的合法自卫。”至于宣战照会没有在炸弹落下前送达美方,东条说这不过是日本人犯下的“一个诚实的错误”而已。

那么,当时日本宣战了没有呢?

在珍珠港事件前夕,由于日本的不断侵略,日美关系已趋于紧张。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日本从中国大陆撤军,承认蒋介石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对此,日本断然拒绝了。于是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行石油和废钢铁禁运。这对于资源缺乏的日本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者乃力主对美作战。

为了进攻美国,日本做了大量的军事准备。同时,他们还想在外交上麻痹美国,拍示野村大使和来栖特使继续与美国谈判。更有甚者,为了使偷袭珍珠港获得成功,他们打算不向美国宣战。只是由于天皇、外相东乡以及一些重臣考虑到国际信誉,一再坚持要宣战,他们才决定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12点30分(即偷袭珍珠港前夕)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照会。

发给赫尔的照会共有14部分,最后一个部分才言明宣布断交。这一照会由外务省电信课长龟山一二负责拍发到日本驻华盛顿的大使馆。他得到指示,为了保密,照会的第14部分必须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凌晨四时或五时拍发到驻美使馆。但龟山考虑到可能还要更正电文或遇到事前未能预料到的故障,特地提前把电报拍发了出去。

然而,由于电报使用密码拍发的,需要翻译,所以当野村大使读到电报译文时,已是七日上午十点多钟。他和赫尔约好下午一点会面,但大使馆一等秘书奥村胜藏打印的电文稿涂改之处甚多,他觉得要把它作为日本官方的正式文件,实在欠妥,于是又着手重打了一份,到中午12点30分还没有打完。这时,她又收到两条关于“更正”的电报。

在接待室里的野村和来栖早已是急不可耐,由于来得太匆忙,两人都有点气喘吁吁。野村知道他手里的这份包括全部十四个部分的文件里还是有几个字打错了。奥村本想再把整份文件再打一遍,但野村等不及了把电报抓过来就走,他还没来得及把文件再细看一遍。

衣冠楚楚的日本外交官于14:20被领进了国务卿的办公室。但此时,珍珠港事件已经发生了。

一向文质彬彬的赫尔一反常态,他冷冷的目光透出难以掩饰的愠怒,这使得两位“三郎”茫然不知所措。赫尔没有和他们握手,也未像以往那样客气地给他们让座。

野村和来栖显得有点尴尬,只好傻傻地站在那里。愣了一会,还是野村先开了口:“本来我国政府训令我于下午13时递交这一文件的,可是由于电报的译读工作超过了原来的估计时间,以致推迟到现在才前来拜访,非常抱歉。”说完野村向赫尔递交了日本政府的最后通牒。

赫尔冷冷地质问道:“为什么要把递交时间规定为下午13时?”

野村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按照政府的训令行事而已。”

赫尔对野村递交的文件装出一副匆匆看了一遍的样子,——其实文件的内容他早已了然于胸,但表面上他没有做出任何流露。

赫尔看了两三页的时候就开始发问:“这个文件是根据政府的训令递交的吗?”

野村:“是的。”

看完所有文件之后,赫尔抬起头直盯着野村,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想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我在过去同你进行的历时九个月的谈判中,从未说过一句谎话,这一点只要查看一下会议记录就会一清二楚。在我五十年的公职生涯中,我从未见过这样一份厚颜无耻、充满虚伪和狡辩的文件。”稍作停顿后赫尔补充道,“到目前为止,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星球上,竟有如此牵强附会和说出如此多谎言的国家!”

野村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赫尔挥挥手表示不想再听他的任何话,并轻蔑地抬抬下巴指向门口,示意他们可以走了。野村尴尬地走到赫尔面前说了声“再见”,并把手伸了出来,这次国务卿与他们握了手。之后两位大使狼狈地走出了赫尔的办公室。野村的步伐虽然坚定但眼里却含着泪水,来栖跟在他的身后一言未发,表情肃穆。

两位“三郎”的谦卑与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成了美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他们提交书面文件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军队已经袭击了珍珠港。走到院子里的时候,野村听到赫尔在办公室里用他那田纳西州的山地土话怒骂道:“无赖,该死!”

后来野村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是我一生受过的最大侮辱。”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日本偷袭珍珠港不宣而战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