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资料都表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前,罗斯福已经知道了,美国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密码,而且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个事实了。所以美国知道日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一举将驻屯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空军基本摧毁,珍珠港军港陷于瘫痪。罗斯福总统随即在12月8日于国会发表讲话,对日宣战。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日本偷袭的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当时的日本无论是军力还是国力都无法和美国抗衡,而且还已经在亚洲四处开战,那么为什么日本军方会做出这样鸡蛋碰石头的决定呢?
珍珠港事件是二战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日本的偷袭行动,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也导致美国直接卷入到战争中来,从而使得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质变。从珍珠港事件过后,盟军的实力大幅增强,进而逐渐占据主动,并促成了最终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的结果。
日本明知打不过美国但是也明知北上苏联背后美国会出兵威胁,日本虽然苏联矛盾深但是至少有苏日中立条约和德国有同盟条约,与美国只有反共产主义联盟和通商条约并没有军事条约。经过对比会发现南下是最明智的。年的时候日本还期望与苏联结盟对付美英联盟或者让苏联中立看日美消耗,美国则催促苏联尽快出兵日本,苏联从41年签署中立条约以来却是表现中立并从中国撤出援助直到45年废止到46年到期的中立条约。
以现在的角度看,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明智的,但是在当时看来,却也是一次对赌,日本是有赢面的。日本在和俄罗斯、清朝的博弈中,都采用过类似的对赌策略,当时的美国虽然已经十分强大,但是还没有强大到像现在这样。而日本当时和美国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所以珍珠港事件是经过酝酿的,并非草率结果。
山本五十六就这一作战构想写道:“在日美战争中,我首先应遂行之要领,是在开战之初即对敌主力舰队进行毁灭性猛烈袭击,这种袭击当达到使美国海军和美国国民一蹶不振的程度,使之志气沮丧。唯其如此,方能占据东亚之要障,立于不败之境地,方能建设并维持东亚共荣圈。”也就是说,山本五十六试图通过“偷袭”对美国予以狠狠一击,使美国“服软”,进而使日本的要求获得满足。
而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而美、英、荷的石油是其几乎全部的石油来源。禁运后,日本的陆海军战争机器撑不了一年就要瘫痪,日本的工农业也会迅速失血。日本既不愿意接受退兵的条件,也无法忍受没有石油的日子,也就只剩下狗急跳墙发动战争这一条路了。可以说,当日本入侵南越那一刻起,日美之间的战争就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