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罗斯福的阴谋吗
TUhjnbcbe - 2023/9/29 16:17:00

相信了解二战历史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摆脱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以便让美国尽早参战,在明知日*将要对珍珠港下手的情况下却无动于衷,遂使日*偷袭成功。由于美国的参战,确实使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因而“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提前设计好的一出阴谋”“牺牲掉太平洋舰队正是美国为参战而上演的苦肉计”等论调在*迷中很有市场,甚至一度甚嚣尘上。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日*对珍珠港下手前,美国究竟知不知情?

上图_日*偷袭珍珠港

故意雪藏航母——美国:我不是故意的

那些认为美国一定提前知晓日*将偷袭珍珠港的人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日*进攻时,美*太平洋舰队所有主力战列舰均在港内,偏偏3艘航母不在。而恰恰是这几艘航母,在日后的太平洋大海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了解当时海战原则及美日对战列舰、航母的使用和角色设定而导致的。其实不论美国还是日本,包括早就打得不可开交的英国、德国,二战爆发前均是将战列舰作为舰队决战的主力,而航母及舰载机只是配角。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颁布了《帝国国防方针》的修改版和《帝国*用兵纲领》,正式将美国作为头号假想敌。为击败实力占优的美国海*,日海*制定了著名的“九段渐减战术”,即充分依托太平洋各岛屿的海空力量和航母舰载机兵力,逐次消耗西进的美国海*,让老美的舰队主力减少到低于日*,或与日*相当的水平,然后再由以战列舰编队为核心的主力舰队以逸待劳,一举摧毁美国海*舰队。

上图_二战日本海*

无独有偶,当时的美国海*也制定了类似日*的作战策略。美*认为,如果美日开战,日*定会首先进攻美*在亚太的重要前进基地——菲律宾和关岛。因此,两地美*要在开战伊始进行坚守,不断迟滞、损耗日*海空力量,待到由珍珠港赶来的以8艘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抵达后,再里应外合一举击破日*。

如此,我们不难发现,战前两国的预设方案中,战列舰都是当仁不让的决战主力。然而正是由于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美*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被团灭,山姆大叔不得已才临时让航母“赶鸭子上架”,以其为核心组建特混舰队,没想却打出了不可思议的战绩,也因此使得由航母和舰载机作为主角的海空厮杀成为了太平洋战场的主旋律。所以,那种由果推因、认为美国是提前知晓情报才雪藏航母的观点实则是站不住脚的。美国如果真的洞悉了日*的图谋,应该雪藏战列舰,而绝不是航母。

上图_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因重视而免大难——美*航母:正好说反了

如果仔细分析珍珠港事件,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仅是航母,美*太平洋舰队的所有重巡洋舰也幸免于难。这是巧合?当然不是,这其实正说明了一点:在当时美*眼里,航母的地位和巡洋舰是一样的。

绝大多数*迷都知道美*航母在二战中的舷号以CV打头,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CV其实是CruiserVoler,也就是“航空巡洋舰”的缩写。自打风帆战舰时代起,巡洋舰的任务便是为主力舰队进行巡逻、侦察、警戒,并进行海上破袭战。因此,巡洋舰分散布置是常态,而作为舰队决战主力的战列舰,集中布置才是常态。所以,珍珠港挨炸当天,美*太平洋舰队的12艘重巡洋舰因隶属于几个侦察舰队的关系,全部配置在珍珠港外围的威克岛、巴尔米拉岛等地担任机动巡航和侦察搜索任务,故而幸免于难。

上图_20世纪40年代美国建造的德梅因级重巡洋舰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把航母叫做“航空巡洋舰”,无非是利用舰载机更大的活动半径,来拓展舰队的搜索、侦察和警戒范围。二战前夕,因为航空技术的突飞猛进,航母已经具备了依靠舰载机遂行战斗任务的能力,但美*高层主流观点还是将其作为升级版巡洋舰使用。受此影响,日*进攻前,企业号、列克星顿号、萨拉托加号均被安排给威克岛等外围岛屿运送飞机,并顺带进行周边海域巡逻任务。一旦发现日*来袭,就利用舰载机迟滞对方,等待战列舰编队从珍珠港赶来再进行决战。事后看来,这可真是因祸得福!

正因为当时的美*航母还没有取得战列舰的地位,才得以躲过珍珠港的浩劫。它们大难不死不是受到重视、相反正是遭到轻视的结果。

上图_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罗斯福知道情报——罗斯福:那我就烧高香了

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阴谋的人们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作为情报大国,美国难道一点儿预感都没有吗?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引起人们的争论也最多。

有许多人坚持认为,美国事先绝对是知晓日本将偷袭珍珠港的。其实,美*确实获取了有关情报,但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从年代初开始,美*先后在菲律宾、关岛、威克岛、约翰斯顿岛、巴尔米拉岛及阿留申群岛上建立了大量的无线电监听站,利用无线电侦测、定位技术来掌握其头号假想敌日本海*的动向。由于保密工作到位,日*对这一庞大的无形侦察体系一直一无所知,因而始终缺乏相应的反制手段。

年11月16日,美*通过无线电监听探得日*大批战舰向北太平洋集中。11月30日到12月2日,美*在阿留申群岛的监听站又探得日*偷袭舰队的无线电信号,并判断出这支舰队至少包括航母瑞鹤号、赤城号,战列舰雾岛号,重巡洋舰利根号、筑摩号,位置在珍珠港西北方,其情报准确度之高可见一斑!

此时距离珍珠港挨炸,还有足足5天,美*无疑有充分的备战时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美*高层经分析认为,日*这支舰队的目标应该是苏联远东地区,以配合希特勒的东进;或故意给珍珠港美*施加压力,逼美国先打第一枪;或引诱太平洋舰队主力出港,从而掉入日*伏击圈。因而在事件发生前,华盛顿一直严令太平洋舰队主力不许出港。

上图_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年1月30日—年4月12日)

无独有偶,近年来有历史学家通过调查认为,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通过间谍截获了一份有关日本侦察珍珠港的微型照片调查表。然而经多方核实证明,除FBI前局长埃德加·胡佛和他的助手之外,总统罗斯福并未见过此表。因为胡佛等人和美*高层一样,断定日*绝不敢在重兵把守的珍珠港里弄险,所以也就没有将其呈报总统。

作为富有远见的*治家,罗斯福很清楚,美国不可能在二战中独善其身。但据其秘书格雷丝·塔利后来回忆,罗斯福并不想在年以前参战,理由是美国尚未完全做好准备。年7月,珍珠港陆*部队司令肖特将*告诉他和美陆*参谋长马歇尔将*,港内陆*航空队有人,但却有人无所事事,根本指望不上。而要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战士,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为此,罗斯福和他的幕僚倾向于在年之前决不用武力手段去刺激德、日,以便尽可能多争取备战时间。

上图_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2.31~.10.16),美国*事家、*治家、外交家

但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完全打乱了上述计划。太平洋舰队的惨败,使得反对*抓住机会对罗斯福发起问责,弄得老罗为应付*敌的大字报和唾沫星子而焦头烂额,被格雷丝·塔利形容为“几近崩溃”。好在罗斯福迅速进行了危机公关,先是发表公开演讲,大骂日本太坏,居然在休息日加班,真是丧心病狂。总之不是我不行,是敌人太狡猾。呼吁大敌当前,国人必须团结一致,等打败日本,再算我的帐。紧接着,他又将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和驻港陆*司令肖特中将免职,丢车保帅,让这俩倒霉蛋替自己背锅。直到年,两位替罪羊才被国会平反,恢复名誉。

试想一下,要是罗斯福真的提前知晓日本人的计划,何至于狼狈如此!

上图_赫斯本德·爱德华·金梅尔(—)美国海*上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下结论了:对于日本的图谋,美国和罗斯福肯定是多少知道一些蛛丝马迹的,但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他们并没有将手中的情报优势转化为*事优势,遂成全日*造就了*事史上一次成功突袭的典范。

不过,要说这是罗斯福为了让美国参战而设计的阴谋,则肯定是不对头的。美国的参战,确实使二战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如此这般由果推因、认为珍珠港挨炸是美国有意而为之,则无疑是对历史的亵渎!

文:林森

参考资料:《珍珠港——现代美国命运的转折》《虎!虎!虎!》《血战太平洋》《罗斯福:自由的战士》《再见,黑暗——太平洋战争回忆录》《日本帝国海*兴亡史》《日本海*舰载兵器大图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罗斯福的阴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