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珍珠港真实战争改编片的标杆,但仍有瑕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治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93352.html

迈克尔贝是很好的男性主题导演,他那直男化的审美和思维方式,很适合大部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主流观众——大场面,大爆破,由速度与激情堆积起来的热血,激烈的矛盾,以及两厢对撞而形成的燃。

这样的导演方式,在由他主导的剧本剧情里面,绝对是顺风顺水,收获赞誉和票房无数的热门爆款。可要说放在一个有着既定框架,而且并不算是他擅长的剧本框架里面,他的短板就一览无遗。

而《珍珠港》就是这样一个靠着情怀和场面,观众选择性无视里面缺憾的,大场面纪念性的作品。

在《珍珠港》里,人称”爆炸贝“的迈克尔·贝发挥了自己典型广告导演转行进入影视剧长片导演行列的人物,有着极端擅长的强项,比如善于用视觉和听觉这样比较直接的元素抓住观众,比如善于营造男性话题,比如大场面,大型的爆炸场面,大型的战争爆炸场面,用战火硝烟的激烈,生死立断的决绝来构建强烈的戏剧冲突。

于是,俊男靓女本·阿弗莱克,乔什·哈奈特,凯特·贝金赛尔,珍妮弗·加纳(想不到吧,大本的前妻也在这部电影里,演了女五号)等人齐集,最近几年靠性格派走红的迈克尔·珊农都因为外形不佳,在里面只客串了一个小角色。

而后,男性潜意识里机械最深重的迷恋——飞机*舰大炮以及制服诱惑,男有*装,女有护士装,可谓是制服诱惑的集大成者。再加上飞机战舰,炮弹,大炮的轮番加持,《珍珠港》是很好的荷尔蒙催化剂!

可这样大篇幅的作品,感情构建方面是迈克尔贝的短板。战争片和枪战类型的商业片是最适合他发挥的类型,而男人与男人之间责任与友情的冲撞,是他最擅长刻画的感情。所以,他在构建男女之间那些较为细碎和安静的感情桥段上,就显得套路化了!

于是,整体布局的缺陷开始暴露——

1·主题发展的不均衡。两位男主和一位女主为代表的爱情故事,作为珍珠港事件的引线,来得有些薄弱。而且,在构建这段有点狗血的三人感情的过程里,整体感情的拧巴程度,影响了主题的抒发和推进!

雷夫和丹尼的感情,在伊芙琳身上先后投射,但是,这种男女男的恋情,在道德层面上有浓厚的瑕疵,需要一个很擅长的编剧来构建才能在细节和逻辑上说服观众。可是《珍珠港》的编剧在这方面显得拖沓而又潦草。在一些铺陈俊男靓女的缠绵悱恻上面花了过多笔墨,然后让三个人的感情如何自然平顺的过渡方面,就显得粗暴乃至于潦草。

甚至,我们在这段感情里,坐实的是两个男性之间的感情,比他们对女性的感情更加深厚。呃,这样就又一次造成了道德层面上的不正确和逻辑与感情不流畅了。

2·剧本构建的节奏不对,在”松——紧——松“的基本三段式剧情构建过程里,三段式的占比严重不合理。

《珍珠港》的节奏弊病很明显,前戏和后续太长,观众等待迈克尔·贝最擅长的爆炸和战争场面耗时太久,造成大战时长得意犹未尽。

前面三人行的感情戏占据了一个小时有余的前情铺垫,管好账甚至有些接受这种缓慢而悠长的感情戏设定了,突然之间就开始进入了暴风骤雨的战争场面,情绪迅速升温。而在半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之后,就是理性的国民热情被点燃,美国整体介入太平洋战争的现实描写。于是引出后来两年以后近乎于敢死队的”东京大轰炸“桥段。

《珍珠港》虽然整体时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三个小时,但是,整个”松——紧——松“的节奏构建因为过于均衡,而失去了叙述重点。

毕竟前面一个小时在谈三角恋,后面一个小时在抒情和交代后事,中间战争场面就显得急促和慌乱,半个小时耗资巨大的轰炸场面并没有达成最好的效果。而后面结尾拖得太长,尤其是长达半个小时的东京轰炸有关情节的不大合理。

观众体会迈克尔贝要通过东京轰炸为美国空*找回珍珠港时间里被打得措手不及所积攒好几年的怨气,也需要在这个情节里给两位男主的结局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但是,感情上还是觉得这一段半个多小时的诀别戏过于生硬,拖沓和刻意!

3·迈克尔贝真的不善于处理男女之间的感情戏。

在之前的作品里,迈克尔贝的感情戏都是男性在前方热血冲锋,女性在背后默默支持,然后男人打赢了就回到自己的小家庭享受其乐融融家庭生活的套路化过程。或者可以总结说,女性角色在迈克尔贝的心目里就是一个工具人的角色,他电影的重点还是男性情谊的挥发与发酵。

所以,《珍珠港》里面男性情谊通过雷夫与丹尼之间的相处模式不断发酵,女主角伊芙琳作为两个人之间的黏合剂,处境就很尴尬。

一方面,两个人之间的裂缝是伊芙琳,两个人前期分道扬镳是因为她,而另一方面,两位男主角都和伊芙琳谈过一段儿,所以在伊芙琳身上找另一个人的影子这种行为就得到了证实!

所以,这片儿一直被质疑是两个帅小伙的感情故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