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个中成药,补气健脾,祛痰湿 [复制链接]

1#

通过之前的文章,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也知道了“千寒易除,一湿难祛”。那么之前,我们讲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对湿气防排堵截的一些方法,可是如果防不住了呢?这个时候就要靠药物入手了。

就像暴雨天和梅雨季,整个大环境非常的潮湿,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湿气给偷袭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像被湿气封印住的情况,整个人非常的困重,怎么睡都睡不醒,还会出现胸闷呕吐,甚至发烧、拉肚子等症状。

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立刻安排藿香正气散,如果还出现舌苔白腻、食积的情况,可以再加上一些保和丸。另外提醒一下大家,藿香正气散里面含有酒的成分,如果家里有小朋友的话,可以改喝午时茶。午时茶的配方也非常简单,就是藿香正气散加上饱和丸的组合,特别适合那些外感风寒,脾胃有湿,内有食积的情况,里面加了很多消食药,等于是给肠胃减负,让其更好的运化水湿。

之前我们也讲过“湿气是标,脾虚才是本。”脾虚了,运化不好,代谢不良,然后代谢不掉的水湿就会反复堆积在体内,产生湿气,这就是内湿的形成。所以无论你是寒湿还是湿热,我们都要从根本入手,那就是健脾。根据脾虚的轻重程度,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可以在药房里面配到的中成药,供大家做参考。

第一种就是脾气虚,简单来说就是小脾累了,每天帮你加班加点的消化珍珠奶茶、火锅面,能不累吗?当你的小脾开始罢工,那些没有消化的食物一直堆积在那里,时间久了呢,就会出现特别典型的一种症状,那就是一直觉得腹部饱饱胀胀的,很多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完就排出了体外,所以大便也容易不成型。还会因为脾虚清阳不升,导致人精神很差,老觉得怎么睡都睡不醒,脸色也偏暗*,舌苔淡白、有齿痕。

以上这些症状经常会被认为是湿气重的表现,但其实根子上就是因为脾虚了。这时候呢,就要认准我们中医界的天团——四君子汤。人参甘温,能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再配上茯苓健脾渗湿;最后加上万金油——甘草,来调和诸药。这一剂下去,就是给小脾回血,强健脾胃的基础方。

接下来我们再讲讲茯苓,它是健脾祛湿药里的状元郎,虽然长得比较丑,但是特别温柔,药性也很平和,是历代医家健脾祛湿的首选药。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北京特产的茯苓饼,也是慈禧太后当时吩咐人把茯苓做成小点心、小饼干,可以长期服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国医大师岳美中,能用一味茯苓饮,治疗因湿气过重导致的脱发。

是的,你没有听错,湿气过重也会导致脱发,这就跟我们种花的时候浇水过多,会导致根部腐烂没什么两样。中医神就神在这儿,岳大师当时没有用任何生发的药物,但是通过辨证论治,知道脱发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体内湿气过重了,所以就用茯苓健脾渗湿。湿气祛了,头发自然也就长出来了。

第二种是脾虚日久生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嘴巴很干,但是不想喝水,嘴里面也一直觉得黏黏腻腻的。还有各种肿,早上起来脸肿、眼皮肿,到了下午腿肿、小腿胀,还会出现怎么睡都睡不醒,身体困重乏力,大便容易粘马桶,舌苔厚腻的表现。这时候就要用上参苓白术散了,其实就是四君子汤,再加上山药、白扁豆、薏仁、桔梗、砂仁、莲子肉。像方中的山药、扁豆、薏仁,可以进一步的补脾祛湿,特别适合那些因为脾胃虚弱,导致湿气代谢不掉的人。

第三种耗时更久,但也是如今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湿气的升级版,聚湿生痰,形成痰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皮肤、头皮爱出油,吃的不多,也不喜欢吃油腻的东西,但是腰腹部的肉却日渐肥厚。还有的人很容易疲劳,喉咙里面像有口痰,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长时间还会导致长湿疹、长结节。

所以这时候呢,光靠补气健脾是没有用的,一定要用上祛湿化痰的香砂六君子汤。这个方子很特别,它其实是两张非常经典的方子合在了一起。里面有二陈汤——去湿化痰的基础方,再加上木香、砂仁进一步的帮助脾胃运化,把身体里面的痰湿清干净之后呢,再加上四君子汤帮小脾补气回血,这样就非常完美了。

经常有人问我应该如何进补,这里提醒大家,如果不把脾胃调理好,是怎么也补不进去的,反而会越补越湿,越补越困重。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又浪费银子,浪费时间,还要浪费感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