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7日,被美国视为太平洋前进基地的珍珠港遭到了从日本航母上起飞的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的袭击,由于事发突然,珍珠港内的守军并没有做好迎敌的准备,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日机肆无忌惮地投掷炸弹。偷袭结束后,日军方面仅损失了29架飞机和几艘袖珍潜艇,而仓促应战的美军却损失惨重,在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1艘搁浅,其余均受到重创,另外还有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架飞机被击毁,直接导致数千美军官兵葬身鱼腹,这就是震惊了全世界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宣布对日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而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所犯下的诸多“致命错误”也为后来日本的战败埋下了伏笔,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日本究竟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首先是战略,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设想,此次偷袭的首要目的便是为了打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使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作战的能力,以便尽快达到日本政府企图借此来逼迫美国放弃制裁日本、插手中国战场的最主要之目的,但随着偷袭的展开,日本海军突然发现,他们的首要目标——美国航母其实并不在港内,而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轰炸机是作为首次攻击的主力,但当第一波攻击机群抵达珍珠港的时候,由于找不到美军航母,他们只能毫无目标地一通乱炸,并且在失去了有效的目标之后,日机飞行员们的战斗编队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各自为战,以至于后队看不见前队,僚机找不到编队长机的低级错误也会因此而发生。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战略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注重摧毁敌人的军舰,却完完全全忽略了最重要的资源,大家都知道,日本人之所以要南下太平洋和英美等国开战,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资源被美国卡主了脖子,所以才会不顾国力上的悬殊贸然发动战争,可当他们的飞机携带着大量的炸弹飞抵珍珠港的时候,他们竟然只选择摧毁舰队,从而使距离珍珠港仅5英里以外的油料贮存基地幸免于难,要知道里面可是足足有万吨重油,如果日机摧毁了这里,那美国舰队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将不可能从珍珠港开始发动任何作战行动,并且单就引发火灾来说,这么多的油料足以彻底烧毁整个珍珠港,而没有了珍珠港这个前沿基地,美军舰队只能退出太平洋。
说完油料贮存基地后,咱们再来看看网上其他人所说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没炸美军船坞和发动第三波攻击,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这两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就船坞的坚固程度来说,日本和德国都曾在二战中对各个同盟国的军工制造基地发动过轰炸,但都收效甚微,有时候连续炸上数天都不一定会有效果,所以单靠海军的轻型轰炸机来摧毁珍珠港的船坞,我个人觉得并不现实,其次咱们再来说说第三波攻击,从第一、第二波攻击的时间中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连续发动第三波攻击,那就必须留够充足的准备时间,可此时的日本海军恰恰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如果继续发动进攻,那在这几个小时里,航母的安全性就会大大降低,时刻面临被美军找到并歼灭的风险,所以南云忠一会选择放弃发动第三波进攻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自家的航母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战略,咱们再来说说其他的客观因素,首先是时间上的安排,日本人所选择的是星期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天放假,珍珠港内的防御肯定是最薄弱的时候,话虽然没错,但他们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一天,大量的美军士兵也不会逗留在基地,而既然要做,那就不如做大一点,在摧毁美军舰队的同时也应该将宝贵的机械师、飞行员等人才一并歼灭在港内,这才是重中之重。最后是心理因素,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本身技术有限,日军飞行员在轰炸珍珠港的时候真正被炸沉的只有少数,其余大多舰船均是被击伤,而这种命中率就算是美军航母在现场,他们也不一定有把握可以将其炸沉,所以综合以上内容来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只会赢在一时,没有赢得一世的能力,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全文完
原创不易,照搬必维权,如果我的文章打动了您,还烦请您帮忙点个赞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