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人们一度以为,美军向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投放原子弹才是日本真正投降的原因。然而从美军于二战结束前截获的一封密报来看,日本投降的真相并非核武器的威胁。
这封密报来自哪里、内容是什么?这一切都要从日本的侵略行径说起。
开幕——“雄心勃勃”的倭寇
日本全面侵华、占领东亚的野心,早在他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就已经开始发芽了。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并且疆域有限的岛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而对外扩张是必然的。
年9月18日,日关东军炮击沈阳,倭寇开始了对华侵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所谓“大陆政策”的开端。之后,日军从朝鲜开始,逐渐蚕食中国的土地,袁世凯政府的绥靖政策更让日军“雄心勃勃”。
既然日军从朝鲜开始侵略,那么下一步就是占领全东北。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人触怒了张学良。随着张学良的“易帜”,日军扶植东北军伪政府的计划成为泡影,紧接着“七七事变”爆发,日陆军总部下达了全面侵华的命令。
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为了保存自己东北军的实力,选择拒不抵抗。这使得东北地区很快就沦为日占区,我东北万千百姓处在日军的蹂躏之中,仅存的抗日力量微乎其微。此时,国际态度又是如何?
希特勒的扩张甚至比日军更甚,然而美英法等主要国家却因为法西斯势力未侵犯自己的直接利益而选择袖手旁观。几个大国的消极态度使得轴心三国加快了侵略脚步,很快,几乎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前,中国政府曾对国际社会发出过反抗法西斯的呼吁,然而却没得到任何回应。如此一来,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侵略更没有了“后顾之忧”,中国大陆的沦陷地区越来越多。
远东地区的战火不仅烧到了中国,还影响了与我们接壤的苏联。面对英法等国的坐视不理,年苏联为保全自己,同希特勒政府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虽然从结果来看这只不过是废纸一张,然而这却使得希特勒信心更大了。
日军分身乏术,前期自然照顾不到后方的苏联,主要目标依旧是全面侵华。年之后,西尾寿造作为在华日军总司令,不断增加中国国土的日本兵力,不到一年时间数量就超过了万。
除了总体驻军外,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把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作为重点侵略计划,其“华北驻屯军”改组成“华北方面军”等动作也明显表现了这一意图。年,日军直接将在华日军整编成“中国派遣军”。
这一动作一方面体现了日军全面侵华的野心,另一方面表明日军需要更多兵力来维持他们在日占区的统治。如此大量驻军,日军的野心仅仅在中国吗?当然不是,全面侵华之后,日军就制定了两个对外侵略计划。
第一个计划是吞并中国之后继续向北,以占领苏联为最终目的。年日军就曾经在诺门罕对苏联部队发动进攻,然而当时的日军吃了环境不熟悉的亏,最终也未能达成计划。
因此,日军将重心放在了第二个计划上:进攻苏联不成,日军掉转方向南下,目标就是西方各国在东亚的殖民地,比如菲律宾等国家。然而日本这一策略势必会影响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两国之间也因此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纠纷。
美国也开始在资源、经济上制裁日本,这种制裁是两个方面的。其一,日本依赖美国的石油和木材资源,美国的制裁使得日军战备资源大受打击;其二,日军重点战区在中国,美国就通过对国民政府的资助来打击日本。
自从美国“隐形”加入对抗日本的战斗中后,日本政府明显感到压力增大。在华日军需要大量的战备资源来支持作战,然而国内的工厂却迟迟不见原材料的输入;参与战争的日军不但后勤不保,而且抗日力量也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明显力不从心了。日本政府自然也知道这是美国的示威行为,他们不是没想过直接和美国短兵相接、然而当时的日本主要兵力都投入中国战场了,怎么可能还有余力对抗美国?
如果不遏制美国对日本的制裁,日军短期内占领中国全境的计划就会全面崩溃。最终,日本高层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计划,试图从根本上打击美国。
高潮——美国彻底改变对日态度
日军的计划就是打击美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珍珠港。日本为何选择珍珠港作为攻击目标?是因为距离相对较近?空袭方便?还是美军在珍珠港的防御力量薄弱?都不是,日军选择攻击珍珠港,原因有二。
一方面,珍珠港基地是美军海空力量较为集中的军事基地,若对其进行有效打击,会戳到美军航母和空军的痛处,战略意义较大;另一方面来讲,珍珠港是控制美国东亚利益的主要基地,打击这一基地势必会让南下的日军“松一口气”。
虽然该计划刚提出的时候被日军一部分高层批评为“太过激进”,然而最终袭击珍珠港的计划还是拍板、提上日程了。年12月7日凌晨,珍珠港的美军正在熟睡当中,全然不知危险的降临。
在黑暗的掩护下,日海军在太平洋上高速行进。整个袭击珍珠港的日军兵力由6艘航母、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组成,此外还有近架轰炸机作为空中力量。
攻击首先由空军发动,数万发炮弹被日军轰炸机倾泻到了珍珠港基地,有些美国大兵还在熟睡中就被炸死了。然后,珍珠港战斗警报响起,此时日海军已经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击,毫无准备的美军完全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任日军宰割。
最终,日军最高司令部收到了“虎!虎!虎!”的电报,这表明偷袭珍珠港首战告捷。然而就在美军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日军的第二波攻击又来了,这次攻击对珍珠港造成了近乎毁灭的打击。
数十艘军舰、上百架飞机的损毁、余名美军的死亡,让美国高层第一次正视来自日本的威胁。年12月7日,随着罗斯福总统面向全国的哀悼演讲,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这表明美国已经完全改变了对日态度。
反观日本,却认为偷袭珍珠港是他们当时最大的胜利,全然不知更大的灾难在等着他们。美军参战就意味着二战完全进入了高潮,日本也在美国喘息之际开始了对东亚各国的疯狂侵略。
年伊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步开始了紧密合作,标志性事件就是中美苏等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这表明东西方各国对于对抗法西斯势力已经达成了一致,各国会进行战略、资源方面的更深层次合作。
与此同时,美国针对日本的报复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遵循着“有来有往”的原则,美国开始了对日轰炸计划。年,以B-25轰炸机为主要编队的美国轰炸力量在“大黄蜂”号航母的掩护下逼近日本本土。
到达既定作战区域之后,16架美国轰炸机开始了“轰炸东京”的计划,此次轰炸计划的目标是东京及其辐射圈外的主要城市。轰炸结束之后,东京、名古屋等日本主要城市的重点设施化为灰烬。
日本又作何回应呢?面临首都被美军肆意轰炸,日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报复计划。东京遭到轰炸之后仅一个月,日军发动了中途岛战役。然而在醒悟过来的美军面前,日军的主动攻击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不仅如此,中途岛战役失利之后,日本在接下来三年间又遭到了美军频繁的轰炸,这一些列操作几乎对日本本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至此,日本法西斯的势力大有江河日下的趋势。
年初,随着苏联对欧洲战场的扫尾工作的进行,英美苏三国计划集中对日作战。此时的日本已经在中国抗日力量的打击下疲软不堪,更让日本人丧失信心的是,他们的最大盟友希特勒居然饮弹自裁了。
年7月,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举行,中美英三国也对对日本敲响了丧钟:要么投降,要么毁灭。然而同盟国低估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疯狂,他们甚至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也拒不投降。
最终的结果大家也清楚:日本接到了来自美国的“礼物”——两颗原子弹,随后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然而,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却不是来自原子弹的威压,而是一封密报。
什么密报有如此大的效果呢?
尾声——美军截获裕仁天皇密报
这封改变二战的密报来自裕仁天皇,由美军截获。这封密报发出的背景是日本投降前夕,日军政界意见不一致,主张继续战斗的占大多数。因此裕仁天皇给日军先遣指挥部发出了一封密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料被美军截获。
密报中,裕仁天皇对军队和全体国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第一、日本签署投降书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但是这只是日本“暂时喘息”的机会,此后他们会谋求更大的发展。第二,日本即便是战败了,以后依然有机会“卷土重来”,投降是权宜之计,为了保存实力。
如何看待裕仁天皇的这封密报呢?或者说裕仁为什么会做出投降的决定呢?其实裕仁天皇密报中的内容,就是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首先,从裕仁的态度来看,日军主战派居多是毫无疑问的,裕仁此举也是为了安抚那些不服气的将领。日本人全民皆兵的狂热心理是不容小觑的,如果裕仁不发布这则密报,那么日军可能真的要以举国之力做最后的挣扎了。
其次,裕仁虽然是影子皇帝,但是日本军部的作战情况还是会如数交到裕仁手中。因此他知道,随着东西方反法西斯同盟的一致对日和盟友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覆灭,日本人就算拼死抵抗,依然只不过是延长战争时间而已,毫无实际意义。
再次,苏联方面的反击让日军分身乏术。起初,日本关东军是苏联最大的威胁,虽然这批日军最开始是为了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然而随着关东军人数的骤增,苏联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受到了日军的严重威胁。
一开始苏联受制于希特勒,无暇顾及陈兵边境的日军。然而年之后,随着苏联结束了欧洲战场的行动,他们就开始集中力量援助中国,苏联正式宣布对日军的战争。
关东军在中国抗日力量的打击下,兵力骤降到了万之下,而苏联一开始开赴中国的抗日苏军就逾万,众寡悬殊,高下立判。随着苏军的进攻,日本关东军死的死、降的降,毫无招架之力,最终被尽数消灭。
最后,对日军造成最大打击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苏军的进攻来看,可能相比之下苏军造成的影响更加引人注目。然而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抗战时长有八年之久,这是不容忽视的抗争。
随着中华民族反抗之魂的全面觉醒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华大地上的形成,日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全面抗战开始后,日军企图用扫荡达到“三个月占领中国全境”的野心。
然而面对抗日力量的反击,日本人才意识到他们的计划根本是天方夜谭。在抗日战场上,日本一半以上的精壮兵力被中国军队歼灭。因此,日军垂死挣扎之际能拿的出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了。
苏联援助中国时,日军国内的男性成员所剩无几,凡是能扛得动枪的都被派到了中国战场。面对中苏两国的联合绞杀,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可是,如果没有中国前期对日军有生力量的消耗,后期的收尾工作远不会那么简单。
综上,促成裕仁天皇签署投降书的原因,远不是美国投放原子弹这么简单,而是多重力量作用的结果。
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新生代早就无法体会当年战争的惨烈程度和来之不易。加上西方媒体的渲染,很多人都以为美国才是结束二战、让日本投降的首要原因,因为他们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弹。
然而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中国和苏联对二战做出的巨大贡献:苏军全面扼杀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和扩张;中国军民大力打击了日军的有生战斗力量,这才使得美国有机会通过核武器加速二战结束的进程。
历史事实不该被篡改,更不该被淹没。反思历史、铭记历史、做出改变,这是新一代人应该对二战持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