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3日,都是马尼拉市的马尼拉战役纪念日。
在纪念日这一天,市长会和各国驻菲政要,一起前往圣托马斯大学进行纪念活动,以缅怀在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城市攻防战——马尼拉战役,以及战役中死亡的众多菲律宾平民。
据日本和美国的历史学家研究统计,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马尼拉之战,在战役当中,死亡的马尼拉民众多达10万人,而部分幸存者重申,当年死于日本刺刀和盟军炸弹的平民,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年,马尼拉市长伊斯科·莫雷诺·多马戈索与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日本和美国的城市官员和大使一起在圣托马斯大学纪念马尼拉战役77周年。(图源:CNN)
年2月3日,马尼拉战役打响,美军袭击了占领菲律宾及其首都近三年的日本人,长达一个月的战斗给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的平民和建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深不可测的痛苦。
对于在太平洋作战的美国人来说,这是一次独特的经历,因为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该战区遭遇城市战,在战前,美国是把马尼拉当做远东的纽约去建立的,因此,对于倾注自己心血的马尼拉,美国人是志在必得。
对于日本人而言,山下奉文的初衷是保存有生力量至碧瑶山区,意图借助复杂地形与盟军周旋,然鹅习惯性下克上的日本军队,加之海陆马鹿的矛盾,统率万余名海军陆战队的岩渊山治海军少将,表示自己已经在美军手里折损了雾岛号战舰,他只有在这里放干美国士兵的血,才能弥补自己对有违日本海军托付的愧疚之情。
一意渴望成仁的岩渊山治因此其拒绝了上级山下奉文的军令,同时募集了不愿意撤向碧瑶的数千陆军士兵,于海军陆战队一起,在马尼拉的王城及周边区域,建设起一个巨大的武装要塞,用以对抗即将到来的美军。
一名美军士兵,观察远方被日军点燃的马尼拉港口。
志在必得VS至死不退,似乎注定了这场战役的悲剧和惨烈。
先说志在必得的美军,美国在美西战争期间占领了菲律宾,最终努力按照美国人的喜好重塑马尼拉。
为了引领这一转变,美国聘请了著名的市政规划师和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DanielBurnham),他在美国可谓鼎鼎大名,大概相当于中国之梁思成之地位,芝加哥和旧金山等美国现代都市规划,皆出自其手笔。
伯纳姆在马尼拉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数百年历史的西班牙教堂,以及建于年西班牙大航海时代的历史中心城市王城区。
在美国倾全力发展马尼拉的40年里,马尼拉发展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一小部分,也成为美国向东南亚地区展示美国梦的窗口,这里不仅有成千上万的美国军人,还有通用电气、杜邦化工等公司的员工。
这座城市拥有高品质的生活,百货公司和社交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和游泳池都位于热带环境中,而且价格只是美国生活成本的一小部分,对于不少讨厌严寒的美国人而言,那时的马尼拉,无疑是天堂一样的存在,在美国人心目中,马尼拉无疑是他们的东方之珠。
曾经有一位马尼拉战役的幸存者说:“年前的马尼拉,是一个独特的马尼拉,一个从未存在过的马尼拉,一个永远不会再存在的马尼拉。”
优雅地桥梁,横跨马尼拉的帕西格河,于年竣工(左);年,日本摧毁了它(右)和其他桥梁,迫使美国士兵乘突击艇穿越。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年时,地缘政治的诸般激烈碰撞,最后导致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南下,不可避免的与美英澳荷等国发生武装的冲突,用日本官方的话语系统来讲,白种人统治黄种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我们旭日东升,白人已是帝国残阳,我们要解放亚洲。SO,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马尼拉作为美国精心建设的第六大城市,以及耀眼的东方之珠,自然是日本军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