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八年的等待,让无数影迷望眼欲穿的战争史诗巨制《大轰炸》,终于定档8月7日上映。
1
影片《大轰炸》的价值
据悉,作为一部饱含民族精神的中国电影,《大轰炸》以年2月至年12月,日本空军对中国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为期5年战略轰炸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和乐观的精神。
《大轰炸》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重金要邀请好莱坞巨星梅尔吉布森任艺术总监,金马影帝刘烨、美国影星布鲁斯·威利斯、韩国影星宋承宪、日本影星涩谷天马——四国影星倾情出演,同时云集陈伟霆、范伟、吴刚、冯远征、谢霆锋、黄圣依、刘晓庆、曾志伟、任达华等一线明星加盟,演员阵容堪称星光熠熠。
《大轰炸》剧照
按照当初设想,年开始筹备的《大轰炸》,本应该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球公映,然而由于中间经历了资金链断裂、导演被误诊癌症等诸多困难,致使其一度消失在大众视野。直到不久前,在青岛举行的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宣布定档暑期档的《大轰炸》才再次浮出水面。
剧组搭建的朝天门场景
近日,《大轰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每年能看到很多电影,但是真正能代表中国的大片很少,我们想把《大轰炸》打造成为一部中国的大片。第二,这部电影有机会让更多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知道这段历史,彰显中华民族面对侵略永不屈服的精神。这是《大轰炸》至关重要的使命。”
需要注意的是,重庆大轰炸在以往不少影视作品中都曾出现过,比如,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中就有对那段沉重的历史进行过展现。据说,当时冯小刚甚至还在重庆两江影视城的民国街炸掉了刚刚修好的三栋大楼。
此外,《记忆之城》、《周恩来在重庆》、《铁核桃》等电视剧,也都是以重庆大轰炸为时代背景拍摄而成。然而,《大轰炸》却是是首部以重庆大轰炸为主线拍摄的电影。
《大轰炸》的上映对于故事发生地重庆及中国电影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其一、这意味着二战时期四大轰炸,包括伦敦大轰炸、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重庆大轰炸都已悉数被搬上了大银幕。其二、每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地点,每一部电影都有驻足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虽然,近年来在重庆取景拍摄的热门影片不少,比如,《疯狂的石头》、《日照重庆》、《三峡好人》、《失孤》、《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等,不过,这些影片因题材所限,无力承载“一座城市、一部电影”的使命。毫无疑问,只有即将上映的《大轰炸》有机会做到这点。其三、作为世界二战遗址最多城市之一,重庆有望借《大轰炸》上映的重要契机,深度挖掘抗战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和丰富重庆的对外形象,意义非凡。
2
回顾重庆大轰炸的历史
为什么《大轰炸》从筹备伊始,就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意义?无外乎因为,这部影片描写的重庆大轰炸在国际战争史上的地位不亚于南京大屠杀和伦敦大轰炸。
轰炸重庆的“九七”式日机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自年2月18日起至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政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其中,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又集中在年至年。
美国记者白修德在与贾安娜合著的《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写道:“年至年间,重庆的脉搏里跳动着战时全民族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半的时间里,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次,出动多架次的飞机,投弹枚以上,伤亡人数超过人,超过幢房屋被毁。因国民党政府迁都而一度繁华的重庆市区顿成断垣残壁,战时首都重庆遭受了其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浩劫,其破坏程度,在同盟国首都中仅次于波兰华沙。
大轰炸下的重庆
重庆多年的历史,最不堪回首的往事,莫过于“血渍遍地、火光流天、惨毒之状、罄竹难书”的重庆大轰炸;最让人难忘的,也莫过于重庆大轰炸,因为在遭受轰炸的多个日日夜夜里,重庆人民经历了悲痛、泪水、不屈与光荣……
专家指出,重庆大轰炸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战事性质的战略轰炸,第一次依靠空军实施的战略和政略轰炸,第一次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和平居民界线的“无区别轰炸”。它比纳粹德国对伦敦的恐怖空袭还早了两年多。
日本军事评论家前田哲男承认:“对一个城市如此长时期固执地进行攻击,不用说在航空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就是把地面部队围攻城市的历史包括在内,也是极其罕见的。”
大轰炸隧道惨案
惨绝人寰的大隧道惨案则发生在年6月5日。据史料记载,当晚9点左右,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较场口大隧道)中造成洞内人数接近饱和,由于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数千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防空隧道惨案。
据悉,大隧道惨案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大后方最惨痛的事件,它与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年11月13日的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
位于较场口的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重庆解放后,有关部门对较场口大隧道进行了清理维修。年7月6日,为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日本侵略者轰炸重庆纪事碑”落成仪式在此举行,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该处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每年的6月5日,重庆都要连续三次拉响警报,悼念同胞。
年初,远在大洋彼岸正指挥同盟军与希特勒进行殊死决战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被重庆人民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在轮椅上吃力地挪动疲倦的身子,用颤动的手写下这样的话:
“在此次战争中,给我国奋斗精神以最大的鼓励之事,非此一端,而其中之一即为重庆人民——无论成年男女或幼童——在长期封锁及屡受日军轰炸下所表现出的伟大勇气。这种勇气深印我们的脑海而不可磨灭。美国人民对于重庆市民坚毅不屈的精神,实不胜敬佩之至。”
3
重庆应该抓住上映契机,弘扬抗战文化
《大轰炸》上映在即,重庆需要趁热打铁做点什么,才能让后世更好地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其一、规划修建大轰炸纪念馆
重庆大轰炸是重庆乃至中国历史上不可抹杀的一笔,但真正可以凭吊的场所屈指可数。比如,位于较场口的大轰炸惨案遗址,只是在封闭的洞口和外墙上刻有反映大轰炸的纪念浮雕,以及在狭小的展室里陈列几张放大的照片,它所代表的内容只是大轰炸中的一个片段,根本无法达到谴责暴行、警示未来的目的。此外,就只有三峡博物馆中相关的陈列展览,以及分散的防空洞等遗迹。
大轰炸惨案遗址内部
有专家指出,与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并称为侵华日军三大暴行的重庆大轰炸,已经过去70多年了,其历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和利用,重庆大轰炸历史的学术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有逐渐被遗忘之忧。在饱受日军轰炸之苦的重庆,至今没有一座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纪念碑或纪念馆,实在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
相比之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都在为申报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努力。
补充一句,目前,世界上有三处警示性文化遗产,即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地和美国珍珠港。因此,效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规划修建“侵华日军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馆”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悉,不少民间人士曾建议,在当年重庆大轰炸最大的死难者埋葬点——江北区寸滩街道黑石子,修建大轰炸纪念馆和纪念碑,如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址于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
不过,我觉得这个建议稍微欠妥。首先,黑石子离主城核心区太远,不利于市民及游客进行凭吊;其次,虽然大轰炸大部分死难者都埋葬于黑石子,不过,其重点打击区域并不在于此;最后、渝中区既是当年大轰炸损失最惨重的区域,同时抗战文化遗址比较丰富,据统计,遍布全市的处抗战遗址中,有处位于母城渝中区。因此,如果将大轰炸纪念馆的选址放在渝中区尤其是十八梯,对于整合抗战文化、系统挖掘和科学合理保护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录墙
值得一提的是,据年7月7日重庆日报报道,重庆抗战历史专家确定了重庆大轰炸首批名遇难同胞名单,这为建立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名录墙提供了保证。
至于寸滩黑石子,笔者建议可以在此沿江岸建台阶式广场及大轰炸纪念碑,让过往船只够观望追思,同时也供市民了解历史,凭吊遇难同胞。
待大轰炸纪念馆和纪念碑建成后,可以将其与较场口大隧道惨案遗址、虎头岩防空警报台、万州大轰炸白骨塔等大轰炸遗址进行“打包”,申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为下一步申报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打造抗战文化特色旅游线路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重庆特有的魔幻地形或者建筑,比如清晨迷雾中的朝天门、飞越长江的索道,穿居民楼而过的轻轨、8D黄桷湾立交桥、现实版千与千寻——洪崖洞等等,得到了重新建构和传播,每隔一段时间都风靡互联网。
与此同时,重庆传统的城市名片火锅、美女、夜景,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其价值点也得以不断地放大,并带动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种由民间社会自发的传播形式,由于过于碎片化,未能系统性地、纵深地解构重庆,导致了外界对重庆的了解只停留在感官上。
中山四路抗战文化一条街
其实,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指挥中枢,有着相当丰富的抗战文化遗产供游客深度体验。比如,除了上文提到的大轰炸遗址外,还有中山四路抗战文化一条街、渝中区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南岸南山抗战遗址博物馆、渝中及沙坪坝抗战名人旧居群等。
此外,南山、歌乐山、缙云山抗战文化遗址与抗战名人故居星罗棋布,而且与重庆的自然山水、都市风光、温泉文化以及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因此在“三山”打造抗战文化特色旅游线路,是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除此之外,在渝中区解放西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礼堂)设立“国家级二战远东战区遗址博物馆”,这样向西就与“大轰炸纪念馆”和“大轰炸遗址”相连,历史文化信息相当丰富。
其三、与二战同盟国首都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据媒体报道,4月30日,英国牛津大学和重庆图书馆主办的“共度时艰:伦敦·重庆大轰炸”展览在牛津大学开幕,以纪念两座城市人民在二战期间,遭法西斯国家轰炸时表现出的不屈精神。
对此,笔者建议,这种二战文化文化交流活动应该定期举办下去。此外,在提高文化交流规格的同时,还应该吸引莫斯科、华盛顿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文化名城参与。这是倡导世界和平与正义、彰显中国力量、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也是营销重庆、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需要。
其四、将重庆打造成二战题材影视拍摄基地
如果说《大轰炸》对重庆而言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么我认为就是整部影片是在宁波象山影视基地完成拍摄而不是在重庆。
事实上,重庆是世界二战遗址最多城市之一,又是战时首都,因此,重庆完全有能力打造成二战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值得注意的是,还原重庆民国时期著名建筑和景致的民国街,已在两江国际影视城开街。
据悉,著名影片《一九四二》还曾以该街道作为重要取景地。接下来,应该完善民国街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二战题材重要影视拍摄基地和制作中心之一。
民国街
届时,民国街不仅可以像横店影视城那样成为无数游客和影视爱好者的打卡圣地,促进重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牢记重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大轰炸》的首映日越来越近了,重庆做好了准备吗?让影片不止于影片!
来源: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