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扶贫故事山旮旯里飞出金凤凰丨 [复制链接]

1#

我叫冉东生。年3月,我来到黔南州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翁奇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为了驻村帮扶工作的一员。

翁奇村归兰乡是较为偏远的一个苗族村寨,地处三都、丹寨两县交界之处,素有“一脚跨三县”之称,全村共户人,耕种面积仅.3亩,人均耕种面积仅有0.6亩左右。贫穷曾是翁奇村的标签。  翁奇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人居环境差,当地村民大多住的是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口。到了夏天,这里尤其臭气熏天。

翁奇村一角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少不经事的孩子,没有生气,也看不到未来。在考察村里地理环境后,我发现该地区适合种植百香果。于是我从平塘的百香果基地找来了多株百香果苗,发动群众们一起来试种。一开始我认为免费发放果苗,又不需要什么投入,村民们应该会积极支持。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不知道百香果为何物的村民们拒绝了,大家都不愿意把本就不多的土地拿来种这种不知道能否存活,更不知道能否产生经济效益的果树,在他们心里,种点传统的农作物更加可靠。在多番努力下,终于有个叫刘政的老党员同意用自己的五亩土地来试种百香果。  当时我想,五亩土地几乎是他所有的家当,他这么支持我们的工作,说什么也不能让他没着落。

第一书记冉东生(右)帮村民规划养殖场建设

能不能在百香果下发展养殖?当时我心里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但自己没有养殖经验,我便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又和驻村工作组的几位同志商量,大家都觉得可行。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决定试一试。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养殖基地,购买了只珍珠鸡,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脱温,珍珠鸡存活了下来,后来我们又凑钱,买了更多的鸡苗,让刘政来试养。  那年10月,刘政的百香果开了花,结了果。11月,百香果成熟了,刘政摘下果子送给村民们尝,大家都觉得口感很好。刘政也因种植百香果赚到了一万多元钱。而这一万多元钱成为了他养鸡购买粮食的本钱。就这样,刘政走上了百香果珍珠鸡复合生态种养殖的路子。

刘政的养鸡棚

那一年,刘政通过养殖珍珠鸡赚了近20万,这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收入。年,他家修了新房子,搬进了新家,过上了好日子。刘政脱贫致富的例子让我们驻村工作组有了信心和底气,也让村民们对驻村工作组有了更多的信任,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条发展的路子。慢慢的,村里发展种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一些有经济实力在外做生意的村民都回到村里开起了养殖场。村里有了五黑蛋鸡产业,新的问题又来了,就是如何做好产销对接。  我与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共同谋划了以线上线下两条路的方式逐步推进我村农特产品外销。

村里直播

在线上,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带货这一新的销售渠道,利用抖音、快手、匀城优品等平台,不断展示我村民族文化特色和优质农产品,提升我村产品知名度,扩展销售渠道,让深山沟里的好东西通过网络平台飞出大山。  在线下,我们组织了翁奇村农产品展销会,与7家公司超市签订了余万元的订单,成功让翁奇村农产品走进大型商超。不仅如此,在都匀市农投公司的帮扶下,我村合作社已在都匀市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黔匀和物流园设置产销对接窗口,同时也与我村齐鸣合作社合作成立了翁奇特色农产品贸易公司,不断提高翁奇村品牌知名度,扩展销售渠道,真正实现“一村一品”,让我村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冉东生(右二)在展销会上推销农产品

付出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翁奇村于年底完成贫困村出列工作,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元。回顾我在第一书记岗位上的这几年,我见证了翁奇村发生的巨变,很高兴我能参与其中并为之努力,我也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整理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范良丽

编辑何涛

见习编辑周睿

编审王璐瑶王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