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有一个叫三义乡的小乡村,它地处渝鄂交界处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基础条件落后、地理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文化教育匮乏,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7.7%。
自年9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进驻三义乡以来,他们大力发展“五小”经济,搞起特色养殖,牵头“双五”模式,让这个小乡村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底,全乡贫困发生率下降为4.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县2.5个百分点。
4月11日,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来到三义乡,探访三义乡脱贫背后的故事。
“五小”经济让农户荷包更鼓了
翻越了几座高山,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开了1个多小时,记者随车从彭水县城到达三义乡莲花村。一进村,村里人正在路边搞建设,打造小果园。
“我在这一片有小果园,准备种西瓜,吸引游客来玩。”三义村莲花池村村民王由全指着正在建设中的小果园告诉记者,他不仅即将会有一片瓜田,他还有一间农家乐,并入股了养猪合作社。
在王由全的农家乐,他向记者讲述起这几年的创业经历。
今年40岁的王由全,之前一直在工地上打工,由于没文化只能下苦力,随着年龄增加,他谋生回乡创业的想法。年他回家和几个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办起了养猪场,养了20多头猪,并在第一年就卖出了好价钱。
“上手”后的王由全扩大了养殖规模,却无奈碰上“猪周期”,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王由全他们养的猪根本不好卖,一时间积压了多头毛猪。
卖出去一头亏多元,不卖又增加饲养成本,看着猪,王由全发了愁。这时,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王祖勋得知情况,找到了他。
“王队长了解情况后,利用我家院子大、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支持我搞起了‘五小’经济的庭院经济,以吃刨猪汤、农家饭、高山纳凉吸引游客前来,同时杀刨猪的肉也可卖给乡里的单位。”王由全说,依靠庭院经济,他度过了难关。
如今,庭院经济,让王由全一年多赚3、4万元,加上今年猪价走势好,他的荷包更鼓了。他说,他是托了“五小”经济的福。
记者了解到,“五小”经济指的是发展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等“五小”非农经济,着力打造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等“五小”庭院经济。
在整个三义乡,王由全还有很多老乡因“五小”经济获益,目前全乡培育了“五小”非农经济示范户26户,“五小”庭院经济示范户15户,户均增收3至5万元。
“一道菜+”20万只珍珠鸡飞出大山
在三义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遭遇销售瓶颈时,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通过与相关餐饮企业对接,打通从养殖场到消费者餐桌的链接渠道,推行“一道菜+”模式,让20万只珍珠鸡变成了农户稳定增收的“金凤凰”。
年底,三义乡弘升村的李方龙回乡创业,随后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发动了当地多户农户参与珍珠鸡养殖。他们以只珍珠鸡,开始养殖之路,到了年,已经养了数万只。
因为订单跟不上产量,合作社的珍珠鸡遇到销售瓶颈。李方龙只好找到王祖勋。
“恰逢一家重庆餐饮集团正寻求餐饮供货合作,我们就联系上了。”王祖勋说,当了解到重庆一家餐饮集团正寻求餐饮供货的合作伙伴时,经过多方努力,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派人赴三义乡进行实地考察、试吃,合作社的珍珠鸡最终获得认可。
三个月后,李方龙的合作社与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达成协议,三义乡的珍珠鸡“飞”出了大山。
目前,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以彭水县三义乡珍珠鸡为主要食材打造“汤和理”渝派特色餐饮门店已开了3家。而李方龙的合作社每年要向该餐饮店提供20万只珍珠鸡。
销路有了,价格稳了。农户参与养殖的热情也高了起来。不少散养户也从散养改为规模养殖。据了解,三义乡的珍珠鸡养殖规模已达到10万只。
“今年,我们与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已深化‘一道菜+’合作模式,把新发展的豪猪、黑猪、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和羊肚菌、大脚菇等特色种植产品直接端上消费者的餐桌。”王祖勋说。
“双五”模式村民也能当股东
为解决贫困户缺乏产增收渠道的问题,王祖勋和驻村工作队成员还探索出了“双五”模式。
据王祖勋介绍,“双五”模式指的是党组织牵头、企业引领、基地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贫困户)参与的“五联”经营,土地入股、贷资入股、资源入股、技术管理入股、集团资产如果的“五类”参股模式,农户或贫困户摇身而变成“股东”。
这样的模式在三义乡五丰村开始了尝试。
驻乡工作队请来专家,为五丰村制定了瓜蒌、玄参、苍术、黄精等中药材种植的计划,并引入重庆祥林农业发展公司与汉广集团合作,作为带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龙头。村民一方面可以入股当“股东”,另一方面还可以去务工,最多能拿双份收入。
五丰村的唐儒平仅在基地务工,一天就能赚上百元,再加上分红,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今年初,五丰村中药材合作社首次进行产业分红,合作社的户股民和全村81户贫困户都拿到了现金分红;56名务工的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收10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
该模式成功后,就被复制到其他村。其中,莲花村于去年11月引进了食用菌种植企业。
“因为食用菌种植,特别是羊肚菌种植需要一定技术,一般村民不会,我们被引进之后,对基地科学管理,雇村民务工,还开免费培训课,教他们种植。”重庆沃邦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侯春均告诉记者,他们在村里打造了4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正在打造深加工车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以上,带动农户80户以上。
通过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的努力,三义乡全乡粮经比从年80:20调整为200,其中特色养殖年产值达余万元。脱贫产业覆盖农户户人,扣除在外务工人员,覆盖率达到90%。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