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的珍珠港偷袭,国军300多人抵抗 [复制链接]

1#

前言

年5月,数十万日军从海上偷袭我国领土,强行登陆金山卫,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日军也计划从此打开侵占的突破口。

金山卫被轻易突破并侵占,因此在军事史料中记录不多,不少在战役当中牺牲的将领都没有刻碑留名。那么为何金山卫会如此容易失守?当年又发生了怎么惨死的战斗?这一切都要从“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之前讲起。

防守战士

激烈的金山卫保卫战

“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之前,金山卫前线属于杭州湾左岸守备区,海岸绵长,只有少数的壮丁队和地方军警,武装力量非常弱。

淞沪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六十二师驻金山卫,并在金卫、山阳、遭泾等地挖掘战壕。年9月20日,日机侵袭金山卫沿海,海滩防御工事草草收场。

10月,日军计划正面进攻上海落空,派出大量的奸细到金山卫附近活动。绘制了极其精确的金山卫海陆地形图和中国军队布防图。

10月20日,侵华日军第十军在日本编成,由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田道盛武少将为参谋长。下辖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独立山炮兵第二联队、野战重炮兵第六旅团、第一、第二后备步兵团和国崎支队,共约10余万人。

10月底,已陆续整编进入中国海域待命。11月5日拂晓,大雾大潮。日军第十军司令柳川平助中将指挥所辖11万人部队,对金山卫东西长约15里的沿海线偷袭登陆。

有三个登陆地,分别为漴缺、戚家墩、白沙湾。分别以十八师团、第六师团为防守主力。

日军登陆金山卫

中国守军急起抗击,偷渡漴缺的日军遭到王子隆营的有力阻击,被击毙8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将士大部分都阵亡,防守在施城的战士们也大部分牺牲,只乘下二十八人突围成功。

日军进攻塔港,12名盐警奋力抵抗敌人,11名盐警英勇牺牲;日军进攻海月庵,防守战士连连长用重型机枪猛扫敌军,杀伤了大量敌人,直至机枪筒发热而爆炸,剩余的人才北撤到张堰,只有20余人成功撤退。

当时,海塘的防御工事比较简陋,弹药十分缺乏,沿海防御的十个炮台中,竟有六个炮台没有炮弹所用,仅蛇王堂有2个炮台有足够炮弹并发炮,发了几枚炮弹之后,屋顶就被日军舰艇炮台的炮火炸毁。

守军在毙敌数十名后,全部壮烈牺牲。清晨6点多,大批日兵陆续登岸,加强了火力。

最终,在11月7日夜晚金山全境沦陷。

年的11月5日,日军登陆的这一天被金山卫人民刻在了脑海中。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初三,金山卫被侵华日军作为攻陷上海、侵占南京的突破口,发生了令金山卫人民世世代代没齿难忘的“十月初三惨案”。

如今金山人民用全区党员自愿捐献的多万元和政府的拨款建造了一个“金山人民抗日纪念地”来铭记这一历史事件。

负责建造“金山人民抗日纪念地”的原金山区委副书记刘正贤、区文化局局长刘杰和文化馆工作人员邦永明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王子隆带伤冲锋

刘杰说:“正因为有淞沪抗战,才有了金山卫的登陆。因为日本人当时打上海,三个月久攻不下,在这样的状况下面,日本人的情报机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日本人当时对我们整个区域的地形十分了解,整个金山卫在杭州湾一带有一条很深的海沟,这条海沟正好能够容纳比较大的军舰,这是其一。其二,他们从情报中了解到,当时由于淞沪抗战特别激烈,就把金山卫这一带的兵力往上海调,整个海岸线上大概只留下多人,一个营部,两个连。然后,他们在十月初三,也就是年的11月5日,正好借着大雾,这个季节正好是我们这里容易起雾的时候,就在凌晨,十万大军,一个军团的兵力云集在金山卫一带,登陆后不久,上海就被攻克了。一个月以后南京就沦陷了。所以,这个金山卫的登陆,在战略上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战略。如果说抗日战争南京沦陷意味着亡国的话,这是一个亡国的突破点。”

斯人已逝,谁来吹响集结号

“八一三”淞沪战役打响后,国民党第八集团军进驻浦东和浦南。张发奎的司令部设在奉贤南桥,派第六十二师布防金山卫沿海长达23公里的海塘沿线。

8月下旬到9月间,海防军召集沿海各乡民数千人,在海塘外挖掘壕沟,修筑工事。

不料,9月下旬起,日军侦察机侵入金山卫海滩上空,盘旋示威,迫使海防工程草草收场。据张秉钧所著《中国现代历史重要战役之研究》一书记载:杭州湾北岸本由中国第八集团军守备,后来随着正面战斗的吃紧,部队多被抽走,只剩下第六十二师之两营又一连警备着这漫长的海岸线。

日军金山卫登陆态势

留下的守军中有一个人叫王子隆,他是一个山东籍的营长,属于张发奎下面六十二师的一个营,当时他的部队已经调防了。接到调防的命令后,他在11月5日这天的凌晨开拔。

从金山卫调防到川沙,半道上,在奉贤境内,听到了枪声,于是他带着整个营杀了回来。

当时,日寇是立体的战役,一方面是军舰上的大炮,一方面是登陆艇上的轻重武器,空中还有飞机。日本人十万之众,王子隆手下只有多号人。

原金山区委副书记的刘正贤介绍说:“王子隆这个营打得很惨烈,他们的武器是非常简陋的,大部分战士拿的是‘汉阳造’,打一枪换一颗子弹的。但是在王子隆战役的前沿,留下了日寇80多具尸体。最后,王子隆是腹部中弹,肠子流出来,卫士抢救转移,多人仅20多人转移掉。但是王子隆在转移途中,没多长时间就牺牲了。据说,当时他把肠子塞进去继续打。实际上中弹以后还在指挥。死后葬在当时的胡桥,曾经有一个坟墓,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

为了建造纪念地,刘正贤和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到南京等地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大量的人员。

日军后续部队登陆进军

刘正贤说:“金山卫登陆留下许多疑点。'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已经把矛头指向了华北,日寇大量的军舰云集到了上海的吴淞口海面,意图十分明显的。我看到的有关史料,国民党当局对这件事非常犹豫,迟迟不下决心。当时的准备工作非常仓促。另外,当时的防御还没有正规的建造。吴淞口每天投入一个师的兵力,都在日本军舰大炮的射程之内,加上空中的飞机。唯有杭州湾一线,就是上海的南端,实际上一个很大的空当。我们看到资料国民党将领提出这是一个‘软肋’,而且当时动员当地的老百姓去构筑原始的战壤、工事,但是又没做下去。所以说,从战略上来考虑,这个地方的问题是比较大的。第三个,调防,张发奎军团下面的六十二师调到川沙去,六十三师是镇守乍浦的还没到,日本人如何精确地知道这些信息,选择在11月5日这天登陆,也成了疑问。”

有人说,“金山卫登陆”几乎堪称中国的“珍珠港偷袭”,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屈辱,在军事史料中很少被提及。正因为此,刘杰他们想要为战死的将领刻碑留名,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

王子隆

刘杰说:“这些在金山卫战死的士兵,甚至将领留下来的很少,就像我们看的电影《集结号》,很多人的身份都不给你确认的,当时很多人要领抚恤金,南京政府不签字。

因此档案很多都没有的,当时部队留下来的姓名都没有了。我们本来还想把这些死难的将士名字刻上去,更加有震撼力,但是这些名字查找不到。有名有姓的只有十几个。说明当时国民党也不愿意提及这件事。”

亲历老人还原真相

金山卫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兵家相争之地。13世纪开始,日本的海盗团伙在我东南沿海到处骚扰作乱,金山卫地区也深受其害,是当时倭寇骚扰东南沿海的登陆点。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统天下,在沿海建立军卫制,年金山卫诞生,由于它的位置重要,由中军都督直辖,称南直隶金山卫,成为当时威震倭寇的四大抗倭名卫之一。

然而,在年,它却成为日本侵略中国预案中的突破口。

伍四金、黎家余和沈永良,是三位曾经经历金山卫“十月初三惨案”的老人。现年90高龄的伍四金是目前幸存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是位抗日英雄。他当时给日本人做伙夫,接到地下党员的指示,除掉营房中的一个日本队长。

他就把一颗定时炸弹,藏在裤档里,晚上带到日本人的军营中实施爆破,完成了任务。伍四金老人的故事被制作成一尊雕塑,是当地十大抗日小故事之一。

现年76岁的沈永良讲述了当年他一家九口人被杀戮的情景。他说:“年,我只有5岁,跟母亲逃难逃出去的。我的祖父祖母留在家里看家。这天上午,日本鬼子第一批冲锋队没做什么,第二批杀人放火,把我祖父拉出去。我的祖母坐在家里纺纱,看见祖父被拉出去就跑出去喊救,日本人就用刺刀把她刺死了。祖父被拉到那边有个杀人塘杀掉了。我两个伯父、两个伯母还有一个妹妹都在家里,没有逃难,房子旁边有个养鱼的水塘,他们就钻到水塘里,日本人看得见的,就被杀死在水塘里。水塘里被日本人杀掉了5个,再加上祖父祖母,一天里就死了7个。3月18又来了,金山卫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了,都集中在乍浦。日本人说金山卫有支那军,又来了。我父亲挑起扁担,一头是我兄弟,一头是被子,赶紧逃难。跑到南门有个城墙,上面有机枪,半路上我父亲被打死了,我家祖孙三代死了9个,只剩我们母子两个。”

沈家的不幸遭遇被一起逃难的伍四金亲眼看到。刘杰介绍,金山区有一批老人,为了不忘历史,他们走街串巷,走访当年惨案的亲历者,黎家余就是其中一位。

他在76岁高龄的时候编写了《侵华日军金山卫登陆纪实》,详细记录了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刘杰说:“相对讲起来,我们这个史料比较翔实。日本人在这里屠杀的人据史料记载是人,我们收集到的有名有姓的达到多人。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是谁谁的叔叔,谁谁的伯伯,所以日本人看到这个是服气的。我们金山卫镇有一批人对这段历史非常非常关心,他们自发自费搞民间调研,编书,为我们建造这个纪念馆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我们保留了杀人塘遗址,这是当年日本人杀害中国老百姓的铁证,很有意义。”

金山英魂今何在

“金山人民抗日纪念地”建于当年日寇的杀人塘遗址,于“二战”胜利60周年的年建成。祭奠仪式庄严肃穆,还发生了一个天地感应的场景。

祭奠仪式从当天晚上8点一直延续到深夜12点,从11点30分开始,为亡灵守夜。主持人读祭文,读到“苍天为之动容”这句话时,天上突然下起雨来。

进入“金山人民抗日纪念地”大门,一整块花岗石雕刻的版图分外显眼,上面是整个“二战”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珍珠港事件、七七事变、太原战役、“八一三”淞沪抗战以及金山卫登陆等。版图的背面是死难同胞的名字,多达人。

紧接着是一堵长40米、宽24米的紫砂浮雕墙,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的作品,浮雕总共篆刻了个人物,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悲惨与壮烈。整个场景都反映了日军的残暴,都是根据老百姓的回忆真实再现。

现场还有两尊青铜雕像,一尊是受凌辱而死难的母亲,怀中躺着死去的小儿子,一旁的小女儿无助地哭喊;另一尊是一名寡不敌众的战士,头缠带血的绷带依然持枪投弹。

从中,人们看到了苦难,也看到了力量。纪念地的警钟,不时被敲响。这钟声告诉人们,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要正视,不忘历史,才能赢得未来。人们应该记住这一天,年11月5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