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金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在课堂上很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所以说,在小学教学中,老师有责任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将常规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导图很好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得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更好。

1思维导图的概述和优点以及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又被叫做心智导图、概念地图、树状图,它是一种可以很好将人的发散性思维进行特殊表达、并且辅导人进行深层次思考的工具,它应用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效果却很好,它主要是将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把各种从属关系利用不同的层级图表达出来,或者通过图片的颜色等方面使得人对所看到东西的记忆更加深刻。

思维导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利用关键的图形进行知识传导,将学习内容更好进行分类从而更加容易记忆。它的优势就是可以很形象表达人的思维,每个被人们看到的东西或者学到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图形的层次分类使得记忆更加深刻,还可以提高人们对学学习知识的专注力从而得到更高的学习效率,此外思维导图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与各层次知识的关联度较高,使得更加节省记忆学习内容的时间。下面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来具体分析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应用。

1.1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各种新兴教学模式,最好是切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所以在这之前老师首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就是在这种长期的实践总结中产生的,下面就结合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和作用做详细研究。

传统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大多数小学老师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把自己当做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包揽”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导,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和学习主动性不高的情况,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第二个就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进行单方面教学,没有很好的很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容易产生压抑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明显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活跃课堂氛围。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辅助“工具”。

1.2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

在小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是每个老师的职责。因为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老师要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提示关键词等等,然后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积极地完成思维导图。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发言,完成思维导图,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比如说,在老师讲述《养花》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本中的内容用思维导图表达出来,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讲述他们的思维导图,再让他们互相对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最后老师再补充他们的缺点,这样既很好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2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2.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在讲述一门课之前,老师首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他们利用思维导图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来制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说在讲述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之前,让学生们仔细分析珍珠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此外作者在养珍珠鸟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并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在课前学生们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并且将思维导图运用的更好。

2.2课堂上老师进行讲解补充,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完善思维导图

课堂上,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因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将思考过的问题总是记得非常深刻。所以在教导小学语文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向学生提问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刻的思考,然后激发学生探究文章的兴趣。那么老师们应该如何在课堂上提问相关的问题,以便使得课堂的时间得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呢。

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与这篇文章相关的思维导图来对学生进行提问,还是以《珍珠鸟》为例,老师可以问学生们作者围绕珍珠鸟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的主体部分,然后讲述主要是怎么对这些方面进行描述的,由此来补充思维导图的枝干,最后简单讲述自己在这篇文章中读懂了什么,在课堂上对自己想法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学到更加有价值的东西。

2.3教导学生制造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在学生要对学习到的文章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时候,思维导图的利用必不可少,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仅仅是对学生讲述思维导图,不教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制作的话,学生在以后阅读的过程中,阅读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而老师在教导思维导图的具体制作后,学生就可以自己制造思维导图,这样就会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可以在学习中更加自由和主动。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金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导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使得教学量得以提高。

3结束语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工具,老师们不仅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以便老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素养都有所提高,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我们国家教学质量提高的础,但是在这种教学质量提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们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的同时更要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创造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