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Z作战”计划
年12月7日,一个轻松惬意的星期天,夏威夷的清晨阳光明媚,瓦胡岛珍珠港上空飘荡着柔和的音乐。美军太平洋舰队的86艘舰船和架各型飞机静静地停靠在港口和机场。
经历昨晚俱乐部舞会的一夜狂欢,许多士兵和军官此时还沉睡在梦乡。一切都很平静,没有人意识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珍珠港北面海里,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组成的日本舰队,经过12天,公里的长途跋涉,已经在此集结完毕,甲板上挂满炸弹和鱼雷的飞机整装待发。
6点20分,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腾空而起,直扑珍珠港,第一波攻击开始了。7点53分,舰队指挥官南云中一收到了机群发来的“虎虎虎”暗语,示意偷袭成功。
南云忠一,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的日军一线指挥官,年塞班岛战役败局已定后自杀。
飞机从东西两侧同时发起进攻。鱼雷轰炸机及高空轰炸机负责攻击作为舰队主力的8艘战列舰。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几分钟内就被1枚鱼雷,5枚穿甲弹击中。其中1枚穿透前甲板,引爆了主炮塔内的弹药库,连续不断的爆炸掀开了整个舰体,多名水手当场丧生,黑红的烟柱窜到一千英尺的高空。
年上映的经典二战电影《虎虎虎》,再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始末。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被4枚鱼雷,1枚穿甲弹击中,很快向左侧倾覆,人随舰体沉入大海。
其他6艘战列舰的甲板和侧舷上也是弹洞累累,被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笼罩。“西弗吉尼亚”号和“加利福尼亚”号沉到海底;“内华达”号搁浅;另外3艘被多枚炸弹命中。
俯冲轰炸机在同一时间突袭港内其余舰只和岛上7个机场,战斗机负责压制起飞战机,潜入港内的5艘袖珍潜艇也展开协同攻击。
大部分飞机来不及起飞就被摧毁。
许多人被爆炸声惊醒,舰只和岸上拉响了警报。
水柱在战舰四周涌起,地面上的飞机多数被击毁,基地到处残砖碎瓦,一片狼籍。冉冉升起的黑色烟柱翻滚成了一个个烟团,和防空炮火留下的弹道轨迹交织在一起,一架架日本战机呼啸着从中掠过。
一个小时后,又有架战机抵达瓦胡岛发动第二波攻击。整个空袭行动持续了两个小时。
两波攻击行动路线
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有4艘被击沉,1艘搁浅,3艘不同程度受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架飞机被摧毁,架飞机被破坏,人伤亡。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失魂落魄地看着这只遭遇灭顶之灾的舰队,如同一只老母鸡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眼前被屠杀那般绝望。
捷报传到日本,举国欢庆,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中。唯有策划此次袭击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面对眉飞色舞的下属,心事重重地说:“我们唤醒了一个巨人。”
02美日相争
珍珠港事件是美日矛盾总爆发的产物。
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就对亚洲大陆有着强烈的扩张野心。
随着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结束,清朝的北洋水师与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已经覆灭。美国成为日本争夺东亚霸权的新对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力强大的美国在双方博弈中日渐占据上风。
美国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优势,把中国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主张保持列强在华的势力均衡。而资金、资源都不充裕的日本缺乏这种经济实力,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市场的竞争中不断被欧美列强排挤出去。
-年,美国推动建立华盛顿体系,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确立新的国际政治格局,进一步压制日本:
通过《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消除美国在东亚扩张的潜在威胁。
英日同盟宣传画。两国缔约于年,原本是对抗沙俄在远东的扩张,一战后在美国压力下解散。
利用《五国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海军地位,又把日本海军限制在比英美低一等的标准,遏制日本扩军备战。
规定五国海军吨位比例,美国是最大的赢家,打破了英国的领先优势,又限制了日本的规模。
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重返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阻止日本攫取满蒙特殊权益,打破其独占中国的美梦。
在日本人看来,美国在美洲推行“门罗主义”,不许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在亚洲却推行“门户开放”,要求“机会均等”。是故意阻碍自己对外扩张,两国关系逐渐恶化,美国成为日本军方的头号假想敌。
03矛盾激化
股票投机、贫富分化、供求矛盾和信贷过度扩张混合在一起,引爆了年美国经济危机。之后迅速席卷全球,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陷入混乱和瘫痪,进入“大萧条”的黑暗时期。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列强一方面提高关税,构筑壁垒,保护国内市场;一方面实行货币贬值,对外倾销商品,争夺国际市场。彼此间大打贸易战、货币战。
大萧条的失业群体
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日本受到致命冲击,出口的锐减加剧了国内的生产过剩,导致物价暴跌,企业纷纷破产,银行大量倒闭,社会陷入“昭和恐慌”。
-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下降33%,出口总额下降76%,进口总额下降71%,国民收入下降30%,物价下降35%。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在雪崩式下滑,只有一个在不断增长——失业人口。
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民众的不满和怨恨与日俱增,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激进的军人团体以暗杀、政变的手段,影响和控制内阁,推动政府发动对外战争。在法西斯势力的大力煽动下,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侵略中国的狂热。
年起,时任参议院议员后来成为日本外相的松冈洋右极力鼓吹“满蒙生命线”理论。日本舆论也不断宣扬“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的唯一出路。”“为消除国内不安,需要对外战争。”
松冈洋右,“满蒙生命线”和“大东亚共荣圈”的鼓吹者,二战后定为甲级战犯,公审期间去世。
日本迫切希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吞并整个中国,把这里变成自己垄断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出口市场,从而摆脱困境。这也是年“九一八事变”和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随后,日本人贪婪的目光又投向了资源富饶的东南亚。年8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9月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正式迈出“南进”的步伐。
东亚共荣圈,日本二战的侵略计划,囊括东亚、东南亚、大洋洲。
当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政策。
孤立主义思想源自开国总统华盛顿,核心是不与任何国家结成永久联盟,尽可能置身于国际事务之外。他认为美国凭借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地理上与欧亚大陆隔离,只要自己不惹事,列强也不会主动招惹自己,以此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得民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