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41年珍珠港事件,帝国主义围剿中国的 [复制链接]

1#

题:日本列岛可谓处于“世界尽头”,背靠欧亚大陆,又面朝茫茫无际的太平洋,火山地震无数,这样的国家,可以说是没有希望的。它对中国造成无穷灾难,一度成为敌对中国“恶势力”的一颗棋子。

它的存在,主要得益于远离大陆的地理环境,“大化改新”之后,沐浴到中原道统,才有了文明的正式开始。又由于元朝两次逼迫,差点被灭。当时的元朝在欧亚大陆如同旋风,顺风顺水,可以说是见谁灭谁。从前厉害的阿拉伯和中原宋朝都被它灭掉了,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列岛举白旗几乎难以避免。但是因为元军不熟悉水战,兵将多数是汉人和朝鲜人,人心不齐,加上远离本土,又不能迅速在岛上扎根,所以两场飓风挽救了日本。

侥幸活下来的日本,结果是后来日本对元、明、清的态度是如临大敌,一位德国学者曾说,一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争面子,但对于日本来说却是生死存亡。不玩命才怪呢,所以元之后,日本对中国倍加戒备和疏离,有一种危机意识,又由于海上浪高风急,不便沟通,逐渐酝酿成一种怨气,以后明末丰臣秀吉侵占朝鲜,和甲午战争对抗大清,和俄国PK,都是这种危机心态的宣泄。

年,明治维新之时,东亚大帝国清朝日暮沉沉,印度则早就随了英国,年,美国佩里舰队扣关,日本尚处于幕府末期,闭关锁国。它的选择要么死磕而死,要么顺服改革。日本选择了改革,这就是明治维新,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强国,对其他亚洲邻国形成压倒性优势,这种优势使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最终以吞下原子弹为结束。

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应该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向“撮尔小国”的日本学习富国强兵之路。一个问题摆在了桌子上,为啥唯独日本能选择急转船头,而亚洲各大国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被世界甩下一大截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弱小,而亚洲大国中国、印度强大。

面对急剧变化,强者和弱者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强者比较迟钝,选择死扛,死缠烂打。弱者则选择“变”。简单的来说,就是“强续弱变”,强者会延续之前的惯性,弱者则会通过变化寻求机会。

那么日本为何会在膨胀之后走向军国主义的不归之路呢?

这是国家大形势的结果。前文说了,日本本质上是个弱国,它的强大绝不可能单单靠自己,它依靠的是很多势力,比如“八国联军”这个组合,就是八个国家联手试图使中国“印度化”,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可以说中国差一点就亡国了。要不是被诟病的义和团发出奇怪的抵抗,联军可能就一直打到潼关要慈禧的命了。义和团之后,各国才懂得,无论任何国家都无力统治“此天下圣灵之四分之一”,中国才没有印度化。

但绞死中国的势力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历史,它们虽然有矛盾,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是从未改变的,也就是说只要这个无形的联盟继续发展,中国就不可能被尊重。年“一战”结束,印证了这一点,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被当作战败国看待,若不是如此就不会有年“五四运动”了,也不会有中国无比渴望甩掉列强去以俄为师了。大家都知道,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的意志很坚定,既然你们这些强权如此欺负我们,我们就和俄国联合,不和你们玩了。

日本以弱国借助这种邪恶力量,发动了“二战”,那么联合绞杀中国的同盟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

答案是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此,中国的国运迎来了转机。

为什么是这一天?因为围剿中国的恶势力出现了永远不可能弥合的裂痕。从那一天开始,中国才作为反法西斯的正义国家被世界接纳。这样也才有战后中国成为“五常”的待遇。

“珍珠港事件”意味着,帝国主义永远不可能同心合意地灭亡中国了。此后,就算他们穿一条裤子,也是心猿意马,各怀鬼胎。日本偷袭给美国的耻辱,美国两弹给日本的震撼,你想想这么血海深仇的两个国家,它们会想到一起去吗?如果列强无法想到一起去,那么针对中国的一切联合,就漏洞百出。虽然它们仍然会隐隐觉得中国强大对它们不利,但放心好了,它们想不到一块去,这是从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开始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