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珍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什么让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珍珠港事件背后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珍珠港事件前,日本的决策者并不是没有认识到日美两国在经济、资源、工业、军事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相反,当时日本高层普遍认为与美国开战胜算不高。海军部甚至认为一旦战争变成持久战,日本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而战争拖延日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那么,明知打不赢,日本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呢?今天,老问和大家一起盘一盘日本做出这一近乎自杀式决策背后的故事。

偷袭珍珠港

年,日本和美国的外交关系已经严重恶化了。外交政策上,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而最大且最无可妥协的分歧,是中国问题。

年开始的全面侵华战争使得日本泥足深陷,而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不断高涨,使得日本人几乎看不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景。

而美国,正在不遗余力地对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帮助。

首先,在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已成为一种道德事业。日军对中国平民所犯下的战争暴行在美国公众当中引起了严重的反日情绪,当时的美国政府不可能无视民意停止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其次,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严重影响着东南亚区域的稳定,放弃对中国的支持将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美国与英国(占据马拉西亚)、荷兰(占据印度尼西亚)等盟友的关系。最后,美国把援助中国抗战视为削弱日本在太平洋方向威胁的主要手段,而日本当时已和德国、意大利结盟,其奉行的扩张主义也威胁了美国自身的利益。

支援中国抗战事业的美国飞虎队员

终于,在年6月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试图切断中国政府的补给线(滇缅公路)后,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的所有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

日本将无法从美国获得石油等战争资源。而当时,日本90%的石油来自进口,而其中85%来源于美国。根据计算,失去了美国的石油供应后,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

美国掐断了日本继续战争的生命线。日本将可能失去包括中国在内的全部战争成果。

美国的态度非常坚决,如果恢复贸易,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军,放弃20世纪义和拳运动以来日本在海外获得的所有领土和租界,只承认中国的蒋介石政府(即不承认汪精卫政府),并在实际上放弃三国轴心同盟。

按照东条英机的说法,接受这些要求就意味着回到20年代《华盛顿九国公约》的时期,回到“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虚弱无力的状态。这将全盘否定年以来的日本政策,毁掉“大东亚共荣圈”的一切目标。他认为,如果日本从华北和内蒙古撤军,就会威胁到伪满洲国的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倒退到虚弱无力,任由美国宰割的状态。“如果日本不采取行动,恐怕会在两三年后成为一个三流国家。”

东京审判法庭上的东条英机

当时的日本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决定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石油产地),以在美国之外获得能够由自己支配的石油供应。

这意味着日本将同时与美国、英国、荷兰、中国四国开战。

本已在中国泥足深陷的日本,能够开辟第二战场,同时打赢这么多强国?

长远看来当然不可能赢。但日本经过分析认为,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当时的国际形势,还是有一线成功的希望的,要开战只能速战速决。用海军总长永野修身的话说“目前开战的话,我们有战胜的机会,可是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机会会越来越渺茫”。

日本的神风特工队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呢?

英国在德国的的进攻下已自顾不暇,无力支援东南亚殖民地。而荷兰已经亡国,寄身加拿大的流亡政府更加不能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地提供多少有效支持。

至于美国,当时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后勤上都还不具备参战的能力。

一战后,美国的反战情绪严重,民众对在国土之外参加一场旷日持久战争的前景非常厌恶。美国的国防预算被削减到了最低的范围。甚至二战前美国的正规陆军只有24.5万人,排世界第20位,比荷兰还落后一位。其中只有5个齐装满员的陆军师,装备还基本都是“一战”留下来的老古董。与之相比,德国仅仅在西线就部署了个师。年,当法国总理请求美国派飞机支援法国的时候,美国驻巴黎大使不得不告诉他,美国根本没有飞机可派!

而海军方面,年美国共有艘旧式战舰,很多都是“一战”时遗留下来的旧货。就这些家底,还在年中通过“租借法案”后借给英国五六十艘以支援其抗德。剩下的战舰对于美国漫长的海岸线来说,仅够自卫使用。

但美国的战争潜力是惊人的。二战前,美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雄厚的工业实力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甚至可以和整个欧洲匹敌。在美国的战争潜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其庞大的民用工业很容易转化为军事工业。各大船厂一起开工,造军舰甚至可以像下饺子一样,一周下水一艘军舰,一个月生产一艘航母。

美国恐怖的造船能力

如果打起持久战,日本几乎毫无胜算。

根据日本的计算,美国最快要在年底(1年以后)才能完成战争准备。日本仅有的希望在于利用当时的时间窗口,果断行动,才有一丝胜利的可能。

用海军总长永野修身的话说:如果医生认为做手术有70%的机会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不动手术病人必死无疑,那么就一定会选择手术。“如果手术之后病人死了,那也只能如此,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形势。如果我方浪费时间,听任时间过去,到为时太晚才挺身而战的话,就回天乏术了。”

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最主要的因素是时间,拖延会让日本处于“瘫痪状态”。持续的战争使得石油需求与日俱增,而这将导致国防的逐渐衰弱,“如果日本维持现状的话,帝国将在未来丧失行动能力”,而英美军备将越来越强。

按照日本军部的构想,如果日本能够“在我们预设的水域”迅速地给予英美海军以重大打击,使得日本能够取得战略性的资源和控制范围,并由此变得不可战胜,那么日本还是有很大希望获胜的。

长途跋涉偷袭珍珠港

根据山本五十六的计划,在袭击珍珠港的同时,发动对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全面进攻,并最终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以获得可支配的石油资源。在4至8个月之内,日本将能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获得统治地位,获取足够的资源以和美国打一场持久战。

同时,日本还希望德国能够迅速战胜英国和苏联,然后轴心国一致向美国宣战,到那时美国将由于卷入长期的欧洲战争而变得疲惫不堪。或许日本可以迫使美国签下对日本有利的城下之盟。实现日本的战略目标。

至此,日本别无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其必然的失败种子,在侵华战争开始时其实就已经种下了。

老问原创于百家号,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