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21/08/392959.shtml明知不是美国的对手,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要偷袭珍珠港呢?这个看似愚蠢的决定,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说起战争,就不得不提到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在二战时期,日本每年都要消耗约万吨的石油,而日本本土又没有什么油田,那这些石油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据统计,当时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石油占了百分之八十,其次是从东南亚地区进口的石油约占百分之十,除了进口的石油之外,剩下百分之十的石油则来自日本的海外殖民地,以及日俄战争后沙俄割让给日本的半个库页岛。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日本这么依赖石油进口,一旦某石油国不卖给日本石油了,那海军的飞机和战舰不就成了废铁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日本海军就主张南下占领东南亚的石油资源。
可当时日本陆军的想法却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的坦克数量不是很多,也用不着太多石油,他们的主张是北上打苏联。目的是占领大部分土地,然后和西边的德国会师。
可是在诺门坎战役之后,日本陆军对苏联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也就放弃了北进战略。随着欧洲战场上法国的迅速投降,蓄谋已久的日军开始了对东南亚的入侵,为了切断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物资供给,日军入侵了位于中南半岛的法属印度支那,这就对当时的美属菲律宾造成了威胁。
于是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宣布对日本的经济进行制裁,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被冻结,并且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看到美国出手了,此时的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纷纷效仿,都不卖给日本石油了。
这对当时正在搞扩张的日本是致命的,为了保证石油的供应,日本着手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为了保证从东南亚掠夺的石油能够畅通无阻地运回本土,这时的日本军部将目光停在了地图上的珍珠港。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偷袭,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凌晨,三百五十余架飞机从日本的六艘航空母舰上分两次起飞,对珍珠港的美军基地发起攻击。
毫无防备的美军士兵们,在爆炸的巨响中仓促进行反击。日本先发制人的袭击在九十分钟内结束,毫无准备的美军损失惨重之极,被击沉了四艘战列舰和驱逐舰,被击毁一百八十八架飞机,两千四百名美国人丢了性命。
反观日本方面,只损失了二十九架飞机,五十五名飞行员,以及五艘袖珍潜艇。
外交方面,直到战争打响二十分钟之后,日本驻美大使才向美国提交了两国的断交信,向美国正式宣战。
收到这个消息后,日本举国欢腾。这时却有一个日本人表情凝重,他不但没有露出任何的喜悦,反而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他就是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策划者。这场在其他人看来近乎完美的偷袭,在他眼里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在他原定的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要击沉位于珍珠港内的三艘航空母舰;二是要在发起攻击前三十分钟,对美国提交宣战的最后通牒。
可是在袭击当天,作为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却不在珍珠港,而且最后通牒的送达,也因为办事人员的失误被推迟了一个半小时。
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使得山本的计划完全落空,也彻底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
美国直接对日本开战。四天后,作为日本同盟国的德国对美宣战。在此之后,太平洋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明知自身实力比美国差很多的日本,在当时决定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态呢?
这就要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
一九一九年四月,山本五十六有机会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这年十二月,在美国波士顿,他又晋升为海军中佐,级别相当于中校。在美国期间,山本五十六利用业余时间,接触美国的国情,见识到了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和德克萨斯的油田。
当时美国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给他带来的冲击很大,这次经历让山本五十六很清楚地意识到了美国的真实力量,他的心里很清楚,像这样的大国,单凭日本这样的小国是无法与之匹敌的,一旦发动战争,二者几乎不是一个等量级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山本五十六是个狂妄分子,扩张的野心早已膨胀,有这样的对手简直就是可怕,怎么办?怎么办?
所以由山本五十六一手策划的偷袭珍珠港,在本质上是一场豪赌,既然是赌徒,就会孤注一掷。
他想通过这场偷袭,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让美国无法在一年半之内参战。妄图通过一年半的时间拿下当时的中国,进而控制东南亚。在他的设想中,如果当时的德国也能在一年半时间内打下苏联,那就意味着轴心国完全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能源,这样就足可以和美国一战。
可他却低估了当时中国和苏联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意志和决心,当时的中苏人民忍受着巨大的伤亡,拖住了日德向其他国家侵略的脚步。
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又彻底激怒了美国,美国的参战,使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随着欧洲战场上美军的加入,迅速扭转了当时欧洲战场的局势,加剧了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失败,致使德国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正式投降。
在欧洲战场上,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苏联,随即向东北地区出动大量兵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狂妄的野心,终究得到的是失败,犹如“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