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寒冬腊月,现年24岁的90后小伙茶正元显得比平日里更加忙碌了,因为这久正是熏制腊肉的季节。
“今天打算再杀三头猪,熏制成腊肉后销售到外地。”1月7日,正在烟气弥漫的熏肉房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的茶正元告诉记者。茶正元是巍山县青华乡新山村委会玉绪妈村一名彝族小伙,这些年他饲养的猪都是老品种山猪,喂的是玉米和粮糠,平时就放养在山地里,睡泥塘啃杂草,偶尔在山坡上打个滚溜个风,是正宗的“跑猪”,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到去年存栏已达75头,出栏生猪10头,收入5万多元。
地处大山深处的玉绪妈村过去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贫困面大。“过去由于两兄妹上学,父母又缺少技术,所以家庭十分困难。”茶正元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村里、乡里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得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来家中,了解家庭收入情况和主要致贫原因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看到仅靠微薄的种植收入不能让我脱贫,扶贫干部帮我制定养殖计划,先后补助1万元资金帮助我买了2头能繁母牛,补助元资金购买能繁母猪2头,发展养殖业。”茶正元说,那些年他还和妻子在外地务工修过车、在当地山街上贩卖过蔬菜和服装,通过多年的发展,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光荣实现脱贫退出。
“虽然脱了贫,还要继续加油干,争取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茶正元说。
年起,他在当地*府贴息贷款的扶持下,开始在自家山林里养殖珍珠鸡、乌骨鸡和贵妃鸡。“这些鸡白天就生活在山林里,以杂草虫子为食,下午才归家,它们是正宗的‘飞鸡’,不仅能飞善跑,肉质还特别紧实,不管是爆炒,还是煲汤,味道都十分独特鲜美。”去年底,茶正元的“飞鸡”存栏已达多只,出栏多只,销售额达21万多元,纯收入6.1万元。
玉绪妈村海拔高、气温低,当地熏制腊肉的传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独特的腌制工序、烹饪技术让当地的腊肉远近闻名。茶正元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他就开始了熏制腊肉,目前已宰杀熏制好了17头猪,除在本地市场销售外,还被上海、昆明等外地顾客预定了一部分,每头猪熏制成腊肉后,纯收入可达多元。
“如果今年销路可以的话,还想再扩大养殖规模,相信我们山区群众以后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茶正元说。创业虽难,这位年仅24岁的90后彝族小伙,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原标题:《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农村致富能手!巍山90后彝族小伙带着“跑猪”“飞鸡”闹深山》